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76期 >2022-06-03编印

忆端午
刊发日期:2022-06-03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 熊永华
   马上又是六月了,端午节也将如期而至。印象中端午节好像都在阳历六月——一年的中轴线月份,这意味着一年将要过半。而且,端午前后的高考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所以,人们对于端午节总有些特别的情感。
   我对于这个节日最深刻的记忆,还停留在年少在家的时光里,那是和我后来过的很多个端午,都不一样的体验。与其说“今时不同往日”,不如说是端午这个节点又给了我一个回忆的借口。
   时光轮转,古老的节日习俗早已跨越荆楚,流传千年。相比于春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过端午在我们老家最具仪式感。农历五月初四一大早,家家户户像约好了一样,一起出门赶集采买,为第二天的节日做足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家乡的端午节有种食物必吃,它的地位仅在粽子之后,这就是桃子。因为桃通“逃”,有驱邪祈福的寓意在里面。
   端午当天,每家每户都在门框上插两把艾草,讨个祛病驱邪的好彩头。由于老家没有合适的水域可以用来赛龙舟,所以一直以来,这个环节是被自动忽视的,而被大家默认的端午主角,就是粽子。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都与吃食有关,比如中秋的月饼、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相比月饼和汤圆,粽子于我而言,要特殊一些。因为月饼和汤圆大都是买的现成的,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而粽子一般都是自家做的,所以不管是从制作过程还是口感来说,我都更钟爱粽子。
   记得年少时,每年端午的前几天,家里都会早早蒸好粽叶,泡好糯米,等待端午的到来。包粽子是端午当天的重头戏,看着奶奶和妈妈娴熟地摊粽叶、舀糯米、缠棉线,一个个三角粽相继成型,这场景是我最欢喜的。每次我都央求着她们教我包,但很可惜,试了很多次也没有包出紧实漂亮的模样来。家乡的粽子是栀粽,也叫碱水粽,其实并没有什么味道,需要蘸白糖吃。与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包着各种各样馅料的咸粽有很大的不同,但却能够最大程度保留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端午后,各家将没吃完的粽子放进盛有凉水的桶里浸泡着,随吃随取。所以在端午后的一段时间里时常看见左邻右舍端着海碗,蘸糖吃白粽的情景。
   自从十岁离开家乡后,基本上就没怎么吃过甜粽了,我也很少会买外面的粽子。市面上的粽子主要以咸粽为主,花样虽多,但在我心里,却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最简单纯粹的那一口白粽子。有时候过端午宁可不吃,也不愿经历那种因为味觉落差所带来的失望。而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端午节那么常见的粽子,悄然涨了身价,变成了高攀不起的模样。过度包装,高价售卖已成为常态,反倒失去了粽子本身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能体会到不同阶段对于节日的不同感受,年少时中意端午的热闹,而离家后怀念家乡的味道。但无论时光如何飞逝,也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节日最朴素的内核,永远是健康和团圆,端午自然也不例外。在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当下,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怀念的是那段欢笑与团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