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65期 >2022-03-18编印

早点名
刊发日期:2022-03-18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何福兰
   叮叮叮,叮叮叮——一阵清脆的铃声划破清晨的寂静,像号角一样把项目部的人们从宿舍里呼唤出来,各自走向外面的空地站成一排,开始每天固定的程序:张三——到,李四——到,王五——到......
   短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带着满满的仪式感,庄重而严肃地步入新的一天。记忆里,从20世纪90年代,来到工地起,无论在哪里,寒来暑往,每天周而复始,像融入血液和基因一般,它早已成为工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它不仅是当日考勤的一部分,还是一个工作安排和交流的平台,如今更是关乎安全、质量。今天需要特别注意、领导特别交代的事项以及今天工作的重点难处,都能通过这简单而短暂的时机安排和说明,不但使人得到提示,还得到某种警醒。这正是早点名的功能、特点所在:务实、短小而精悍。轻重缓急,分工明确,人人揣着一本“账”各自散去,真正开始一天的工作。
   有人说,高科技的刷指纹、刷脸的考勤机早已普及。有着先进机器不用,跟土法子较劲,谈何与时俱进?
   诚然,刷指纹刷脸的考勤机让考勤更加精确。但,它就是一部冷冰冰的机器、系统,没有温度,没有温情;它更不能替代人作计划、安排,更无关问候与关切。曾经,我这样想:一个没有早点名的项目工地是什么样子?要求没有了,叮嘱没有了,关切也没有了......这个还没有上班,那个懒懒散散,拖拖拉拉。不仅仅没有纪律,连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也在消失。
   早点名具体缘于何时?听父亲讲,他到工地时,上一辈就有早点名的习惯和传统了。而今,我将年过半百,年轻一代也慢慢步入中年的行列。新老交替,岁月沧桑。不变的早点名,如水一般源远流长。它伴随着一代代工程人工作、生活、成长。它在成为项目纪律、作风、团队、凝聚力、执行力有效抓手的同时,也见证了辛劳、困苦、欢乐、荣誉和奇迹。“大干一百天”“决战二季度”“保安全,创效益”“奋战南昆”“会战京沈”“决胜京张”......那样不是早点名的续写和升华呢?
   不止是早点名,还有聚餐、带徒等传统。过年过节,老老少少聚在一起乐乐呵呵地吃一顿饭。酒不在多,尽兴即可,菜不在丰,美味即好。佳节、佳肴、气氛、情义俱在,家在远方,也在眼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传帮带,老师带徒,技艺不流失,代代有传承......这林林总总构成了特有的工地传统、氛围和文化,是开路先锋精神的内容之一。
   你听,叮铃铃,叮铃铃,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大家又开始早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