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163期 >2022-03-05编印

机械“巧”匠
——记中铁五局劳动模范杨树
刊发日期:2022-03-05 阅读次数: 作者:严若焓
        “看到参与创新出来的产品给项目带来效益,打心底高兴!”杨树笑着说。
   杨树是二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的副总经理,是局和公司第一个海外创新工作室—杨树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人,2019—2021年度中铁五局劳动模范。
   十多年来,他从事技术创新,辗转海外和国内,见证着钢结构分公司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
   初见杨树时,眉头紧皱的他,正与同事们拿着图纸,在创新工作室的办公桌上讨论工作。“墩身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应用效果不错,备受工地好评,再完善些,我们又可以开始攻坚下一个课题了。”
   杨树与笔者是老乡,在接受采访时朴实的他打开了话匣子:“我是2010年5月到钢结构分公司,在武汉车间从事模板设计。也是从那开始,车间慢慢转入到电脑的CAD制图。”当时老师傅们对电脑制图不了解,杨树只能白天在车间摸索学习,晚上回去用电脑画图。一次,杨树白天跟工人们一起干活时,一次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造成颅内骨折,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住院。住院期间,他也未停止对知识的学习。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杨树技术愈发扎实,见习期间运用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结合CAD,解决了花瓶墩桥帽异性板放样的技术问题。
   “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敌人,都敢于亮剑,善于斗争。”杨树跟笔者说他最欣赏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而这句话也成为他往后的真实写照。
   在2012年昆曼公路湄公河大桥项目开工之前,钢结构分公司决定派遣技术过硬的杨树过去。国外资源短缺、情况复杂,创新难度超出预期。杨树无丝毫犹豫,带着刚领完结婚证的妻子就奔赴海外 “战场”。
   初到国外,一系列的不适应使杨树彻夜难眠,短短十几天内瘦了整整一圈,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然而,杨树并没有退缩,认真学习探索,全程参与设计及监督制作了湄公河大桥承台操作平台的设计等工作,在缺少各项物资等多种艰苦条件下,突破了一项项在恶劣水流环境下的施工工艺难题。
   “想要提升自己,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就调到哪里去。第一次去国外,我积累了很多很多经验。”杨树告诉笔者。
   2017年,“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杨树再次投身国外战场。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结构分公司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在局和公司两级领导的关心下,2018年3月成立了 “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效中的研发优势进一步放大。
   在老挝三年,杨树带领团队开展施工创新及工艺研究10多项,8项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为项目创造经济效益约600万元及很好的社会效益。申请专利8项,6项已经获得授权。发表局级工法2项,省级QC小组2个。其中桥墩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很好的解决了混凝土养护,得到了老中铁路公司全线推广。水沟电缆槽台车获得贵州省2019年职工“五小创新”三等奖。水沟电缆槽台车及养护系统获得局创新科技奖励。杨树海外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了100多名老挝技术工人,其中一位叫罗伊(音)老挝工人还获得老中公司“铁路工匠”称号,杨树荣获老中公司 “技术专家”称号。
   成功的背后,却藏着杨树的各种各样的抉择与考验。
   一次,杨树在国内的妻子突然晕倒,经诊断为重度急性心肌炎,病情十分危险。“在要回国时,工地二衬台车的液压系统出现了故障耽误了施工,需要我去处理。给老婆打电话后就赶往工地现场。经过近5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结束我才回去。真的很感谢她的支持。”杨树回忆说。
   如今,杨树创新课题项目大多已应用到工程施工中。杨树说:有机会,想三探海外,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做出更多贡献!
  (严若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