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副总经理(主持经理层工作)田 波
一、2021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局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经历了经济形势下行承压、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全国疫情反复变化等大战大考,实现了市场与现场共进、改革与发展同步的目标。一年来,我们紧密围绕经营开发和项目管理两大任务,在深化改革、提质增效中增强发展动能,企业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一是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二是经营效能显著提升。三是投资经营量质齐升。四是经营基础不断夯实。
(二)项目管控水平明显增强。一是施工产值再创新高。二是重点工程捷报频传。拉林、兴泉、浦梅、郑万、磨万、北京地铁、上海地铁等16条铁路、13条城轨实现开通运营,得到建设单位和社会各界高度认可。贵阳地铁、深圳地铁、成兰铁路等项目取得关键突破,永壁、桑龙、广绵、川藏、渝昆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物资集采能力持续提升。“统招统谈、分签分付”集采模式成果突显。四是督导帮扶取得实效。坚持管理重心下沉,确保主要管理力量、生产资源向项目一线集中。全年开展施工生产现场督导100余次,专题推进深圳地铁、川藏、广绵、渝昆项目,积极优化施工组织,理顺各类资源管理关系,帮助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五是项目监管纵深推进。大力开展“四违四超”问题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审计监督、巡视巡察、财务监察、法务合规等监管措施,常态化推进亏损项目专项治理。
(三)经济工作成果日益显现。一是推行项目承包考核。二是管理效能逐步提升。三是资金管控能力增强。
(四)改革创新步伐坚实稳定。一是改革重点任务按期完成。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6大改革领域、24个改革方向共114项的改革任务,完成总任务80%以上。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标一局、四局,认真查找差距,深刻剖析问题,为改革明确了目标方向。二是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局、处两级19个单位、175名经理层成员签订“两书”。重构子公司班子成员考核分配机制,以业绩贡献决定薪酬水平,激活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热情。三是优化项目管理模式。推动局指在成本管控、物资集采、大小临建设、资金集中、创优创效等方面的考核实施细则落地,强化标前成本测算和责任成本签认。推行区域化项目群管理模式,统筹经营生产管理一体化职能,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五)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一是工程创优成绩斐然。新八达岭隧道及长城站、蒙华铁路洛河大桥等工程获鲁班奖5项,是历年之最。获得詹天佑奖1项,国优工程7项,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奖6项,中国安装之星1项,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3项,其他省部级奖19项。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申请专利263件,其中发明专利106件,实用新型专利15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4件。获得省部级工法125项,其中铁路部级工法9项,位居中国中铁前列。博士后研究人员陆续进站开题,人才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有效发挥。三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攀升。中老铁路、拉林铁路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五公司云南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领域最高奖“大禹奖”,企业品牌形象得到维护。
(六)企业发展基础全面巩固。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进一步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40岁以下年轻干部占年度提拔人员总数的66%。坚持委外和内培相结合,累计送培19.9万人次,全方位提升干部员工综合素养。新引进大学毕业生12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6人,本科生1197人;一本以上高校1015人,占比84%,同比增长6%。二是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有力净化。深入整治“靠企吃企”,开展民企挂靠国资问题综合整治行动,通过巡视巡察等专项监督手段净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员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员工归属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发展规模还远没有达到预期,发展质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表现在:一是市场应变能力不足。二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三是项目创效能力不强。创效氛围不足,施组水平低下,违法分包转包屡禁不止,管理粗放导致管理效力层层衰减。四是管理创新活力不够。顶层设计有待完善,体制机制缺少活力,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与项目类型不适应,激励约束不到位,考核兑现刚性不足,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激发。五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欠缺。全局干部员工作风有待改进,主动变革意识不强,“放管服”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执行力有待提升。以上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的主要做法
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要准确把握市场形势,紧紧抓住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努力实现五局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2年全局工作的总体举措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股份公司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聚焦管理提升,坚持“五个根本”,实现“四个优化”,纵深推进改革创新,不断释放管理效能,为实现建成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稳中求进是方向,管理提升是途径,五个根本是保障,四个优化是举措,必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当下的发展势头。坚持战略引领,既要巩固当前良好的发展势能,又要不断汇聚各方发展动能,努力实现稳定发展。“进”就是要提升五局的发展质量。坚持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协同引领,坚持稳增长与高质量同向发力,通过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让企业发展的成色更足、含金量更高。
——管理提升。坚持战略引领和顶层设计相结合,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在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的同时,以点带面,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坚持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强化基础管理,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通过2-3年时间,消除发展隐患,规避化解发展中的系统性风险。
——五个根本。一是坚持经营开发是管理提升的根本前提。全局经营系统要不断解放思想、适应市场,系统谋划、精心布局,开辟增长“第二曲线”。二是坚持经济效益是管理提升的根本要求。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理念,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加强项目源头创效、起点创效、过程创效、收尾创效和滚动创效,大力营造“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创效氛围,突出严格考核和刚性兑现,强化各层级项目管理责任,全面提高项目履约、增收创效和降本增效能力。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是管理提升的根本举措。集中攻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着力构建“大商务”管理格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机构精简、定位科学、职能清晰、组织扁平、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坚持员工和企业利益保持一致。四是坚持风险防控是管理提升的根本需要。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重点工作,防范债务、合规、房地产、安全质量、环水保、廉政等风险,切实加强责任落实和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坚持作风建设是管理提升的根本保证。要充分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时刻警惕身边的“微腐败”“软腐败”,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坚决遏制歪风,持续提升正气,通过作风建设聚众志、汇民心、促发展。
——四个优化。即: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责任优化,管理能力优化。管理体系优化,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引领,进一步明晰管理层级和权限,厘清管理范围和边界,确保前后台各司其职,避免缺位、错位和越位,实现系统领导、梯次管理、逐级负责。管理机制优化,就是要通过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的精度和力度,实现流程再造、运转高效。管理责任优化,就是要通过管理责任落地,加大责任分解、考核和追究力度,压实主体责任,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管理能力优化,就是要通过靶向发力,精准考核,突出岗位履职实效,实现体系运转高效、管理机制健全、岗位能力优化。
根据股份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局党委工作总体要求,2022年全局的主要工作目标是:(1)完成新签合同额XXXX亿元;(2)完成企业营业额XXX亿元;(3)完成营业收入XXX亿元;(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XXX亿元;(5)经营性现金流XX亿元;(6)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杜绝铁路交通C类及以上责任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工程质量责任事故,杜绝发生因违反国铁集团红线管理规定被停标处罚的事件,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7)员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市场机遇,不断提升经营能力
一是补齐经营能力短板。全面增强战略执行能力,实施“局区域经营、子公司滚动经营”双轮驱动,提升子公司自主经营能力,摒弃“内卷”“躺平”思想。进一步明确各级主体的责任边界,优化调整子公司经营区域布局,打造滚动经营阵地。培育子公司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化品牌,提升市场专业化竞争能力。强化子分公司经理层成员经营业绩考核,引导子公司做实属地、做透阵地、做强专业,全面构建局区域经营与子公司滚动经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优化经营区域布局。深耕传统优势区域,持续巩固贵州、湖南、广西、江苏、河南等成熟市场;集中资源,重点发力华东、华南、中南等优质市场,提升在股份公司头部区域的市场份额。探索在优质区域新设实体子分公司,不断扩大区位竞争优势。强化子公司属地经营考核,局带头抓好湖南、贵州区域属地经营,强化各单位属地优势,压实属地经营责任,逐步提高属地市场占有率。
三是积极开辟“第二曲线”市场。重点加强水利水电板块的经营能力建设,加快补齐资质、人员、业绩等要素短板,力争水利水电板块取得新突破。积极完善产业链协同,做实工程设计院,发挥陕西林业生态研究院专业优势,提高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城市更新、水务环保、清洁能源、机场建设等新领域、新市场,建立行业先发优势。
四是突出高质量投资项目引领。通过高质量投资业务调结构、补短板、增利润,围绕“优选区域,优选项目”和“投资带动主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抢抓政策风口,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创新投资领域和模式,提高项目运作能力。抓好项目前期开发、设计、建设、运营、退出等全生命周期策划,在投、建、营一体化中确立竞争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加强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投资业务开展提供保障。
五是强化经营要素保障。落实好经营人员常态化培训,加大对新型复合型人才、新领域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快速补齐“两新”人才空缺,尽快推动线上培训落地。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压实经营要素建设重心下沉,倒逼子公司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要素建设质量;通过激励政策,提高项目部、子公司经营要素建设工作积极性。
六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局层面的营销提成机制,提升精准考核效果。建立经营质量考核机制,加强标前标后利润偏差考核,突出中标质量与考核指标、奖励金额挂钩。严格落实“中标奖励、失误追责”的奖惩机制,确保责权利对等。压实“要素受控共享”的使用原则,经营投标权向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倾斜。建立经营人员考核淘汰机制,推动经营人才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二)强化项目管控,不断提升履约能力
一是加强项目管理策划。强化项目策划的目标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做好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策划,提高项目策划的深度、细度、精度,尤其在组织模式、施组方案、临建设施、分包分供、成本管控、二次经营、资金税务筹划、竣工结算等方面,重点关注经济效益,强化项目管理策划的执行与动态调整,坚持无策划不商务、无策划不施工,挖掘赢利点、聚焦风险点、堵住失血点,全面提高项目增收创效能力。
二是推进重难点项目建设。加大广绵、永壁、桑龙、南昌科创城、贵阳三马片区、陕西储备林等大型投融资项目的推进力度,快速掀起大干高潮,确保施工产值实现规模增量。加强对广汕铁路、金甬铁路、川藏铁路、渝昆铁路、贵阳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重难点项目的关注力度,加强预警管控和动态监管,加大现场督导帮扶频次,落实好总体管控责任。
三是落实安全质量保障。按照股份公司“2468”管理要求,持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和压实局、子公司、项目部三个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局层面要重点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子公司层面要重点落实“三重三常”工作方法,项目部层面要重点抓好责任制落实和风险管控。强力推进“硬十条”,进一步规范施工方案、分包队伍管理,落实带班跟班作业,抓好风险分析辨识评估、培训交底、过程卡控、检查整改、考核奖惩、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强化责任追究,严肃安全质量事故追责处理;将险性事件、重大隐患、履职不力等纳入追责范围,构建上下贯通、全员参与、失职同责的“大监管”格局。
四是全面提升履约能力。子公司是最核心的履约主体,要重点提升子公司生产组织能力和项目管控能力。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要求,抓好资源配备,压实履约责任。要以优质履约为管控目标,加强工期进度策划和方案施组优化,强化资源配置保障及过程统筹协调,保持均衡生产和快速有序施工。要加强分包队伍管理,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分包关系,培育优秀分包队伍,把牢生产关键环节,切实提升履约能力。
五是提升设备管理水平。聚焦“提升设备完好率、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设备窝工率、降低设备成本,杜绝设备安全责任事故”的“两升三降一杜绝”目标。抓好设备配置方案优化,按先调、后租、再购顺序做好设备配置技术经济分析,精准配置落实各类设备资源。抓好大机配套应用技术攻关,切实提升大机配套功效。深入研究大型盾构、铺架等闲置设备的改造翻新工作,研究报废淘汰设备合规处置方案;积极拓展外部市场,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抓好自有设备盘活共享,减轻海外项目资产配置。大力推行施工设备上网公开租赁、推进现场设备物联网应用管理。
六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推动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优化组织模式,压缩管理层级;合理划分区段,压减参建单位数量,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要因地制宜,按照项目类型、规模、专业、难易等因素,抓好项目组织模式与项目类型匹配,难易程度与施工能力适应;坚持“专业公司干专业的事”,倒逼子公司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推广片区项目群管理模式,实施片区生产经营一体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围绕价值创造,不断提升创效能力
一是积极构建“大商务”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大商务管理“一把手”工程和“一盘棋”整体思路,推进营销、生产、技术、工经、财务、党群的系统联动和高效衔接,实现经营开发、合同管理、项目策划、组织模式、施组方案、设计优化、分包分供、成本收入、财金管理、确权结算、考核兑现等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打造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管理环节的大商务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经理、总工、总经为“铁三角”的大商务管理运行机制,实施覆盖全员的项目经济责任承包机制,实现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降本增效。
二是积极开展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确保纵向管理层级、横向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做到全员参与、全要素覆盖、全管理环节系统联动。加强临建工程管理,严格控制临建费用支出;加强分包管理,有效控制分包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工期管理效益,加强安质环保管控,降低事故事件和返工返修成本;健全现金流管控机制,解决经营性现金流紧张问题;抓好久竣未结项目清理工作,落实结算清欠责任,提高结算效率,加快锁定项目利润、加速资金回笼。围绕项目管理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全管理环节、全产业链增收创效和降本增效。
三是全面推动降本增效落实落地。坚决贯彻“全面节约”要求,坚持勤俭办企,严禁铺张浪费,从严从紧编制各项费用预算,2022年非生产性费用支出要同比下降10%。优化两级集中采购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局物资公司专业优势、服务保障优势,发挥好公司层级集中采购与资源整合优势,引入金融、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信息协同、资源共享、智慧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实现物资采购、供应、使用全过程管理,提升供应链保障能力,降低和消除各类隐性成本。优化管理体制,稳步推行本部大部制改革,推进项目定编定岗定员,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编制、裁减冗员、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建立后勤服务人员市场化聘用机制,进一步降低本部办公和项目管理经费。
四是完善激励约束和刚性考核兑现。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管理,没有兑现的考核是虚假考核。要打造企业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共同目标,明晰管理创效责任,聚焦发展规模、经济效益、运行效率、债务风险等关键指标,建立与价值创造和经济效益紧密挂钩的考核分配机制。树立“创效越多收入越高、亏损越多处罚越重”的导向,营造“盈利光荣、亏损可耻”的良好氛围,建立标前联动、合同签约、项目策划、过程管理、结算管理等全链条的激励机制,做到真考核、重奖惩、硬兑现,充分激发全员创效动力和活力。
(四)助力改革攻坚,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一是集中攻坚三项制度改革。聚焦干部能上能下,做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刚性执行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促进经理层成员正常更替、人岗相适,使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聚焦员工能进能出,坚持高校毕业生招聘、成熟人才引进、优秀劳务工转录等人才引进方式,不断创新市场化用工模式。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依据,强化全员业绩考核,强力推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聚焦收入能增能减。要大力推动薪酬制度改革,优化薪酬结构,规范薪酬单元,提高绩效工资比例,推动局直属单位职称与职级分离,实行“一岗多薪、以岗定级、一级多档”的宽幅薪酬体系。扩大收入差距。基于大商务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考核,按照不同的经营承包模式,优化指标设置,严格考核、刚性兑现。
二是推进技术管理提升。要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重点解决技术管理部门职能不贯通、能力不达标、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不理想的问题。优化部分部门职能,促进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切实服务施工生产一线,积极参与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要加强技术专业团队建设,打造桥梁、隧道、地铁、房建等多类专业技术团队,深度参与现场技术难题的专项攻关和重大课题研究。深入研究当前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下的施工组织形式,把握前瞻性技术研究方向,实现技术方案经济收益最大化。各子公司总工程师必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管理工作上,不断夯实全局技术管理基础。
三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要围绕服务客户、服务一线,激发价值创造,从传统的管控职能向支持、服务、监控职能转变,抓好“放管服”。“放”就是要简化,减少会议、简化考核、避免重复和交叉管理,杜绝人为增加关卡、增加制度和流程成本,取消无用流程,废止无效文件。“管”就是要加强监管职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堵塞漏洞。“服”就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为客户服务、为项目服务、为创造价值服务,职能部门要从审核、审批中心转变成资源中心、解决方案中心、服务中心。
(五)赋能人才科技,不断稳固发展支撑
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国有企业好干部“20字”标准,不断完善科学化选人用人机制,树立重德行、重业绩、重才干、重公论的用人导向,用好各年龄段的人才,激发人才效能。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摒弃“山头主义”,拒绝“圈子文化”,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为企所用。
二是提升人才引进质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摸清需求,统筹运用多种途径,重点提升人才与企业产品结构、市场布局的匹配度,精准引进高质量人才,加强项目管理、工经成本、金融投资、法律合规、信息技术、工程外语等紧缺人才引进。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原则,结合人才类别和成长规律,合理选择培训频次、内容和模式,重点抓好领导人员、中青年干部,以及经营开发、项目管理、投融资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研究制定各类人才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务、职级、专家、职业项目经理等多轨制并行的发展路线,畅通发展通道。完善公推公选、内部轮岗机制,加强两级本部与项目交流挂职,促进多岗位任职经历,不断丰富视野,砥砺才干,为更多优秀人才成长搭建坚实的发展平台。
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核心技术、重难点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混凝土外加剂和配合比优化,有效服务施工生产。加快布局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环保产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速实施节能减排改造升级,积极探索“双碳经济”和碳汇交易,争取国家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推动数智升级工程与信息化同步建设,促进“五局制造”向“五局智造”转变。加快信息化应用步伐,提升信息系统在生产组织中的应用价值,加快推进BIM+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六)防控重大风险,不断夯实管理基础
一是防范债务风险。根据债务风险一类、二类,划分预警单位或项目,及时督促责任人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要加大各类应收账款的回款力度,尽早签字确权,制定回款方案,通过合规合法途径,确保颗粒归仓,切实降低债务成本。加大各类债务纠纷案件处理和调查问责力度,降低项目被诉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加强分包分供等支付类合同管理,严控支出性补充合同数量和金额。
二是防范金融投资风险。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管理、内控执行、资金支付、重大投资等等风险的防控力度。以投融资预算为导向,落实“两平衡两调节”要求,完善投融资项目风险防控机制,把投资项目回款纳入全面预算管理。要加强资金集中度,切实提升资金溢价水平和周转率,发挥资金价值作用。高度关注益阳、湘潭、遵义等房地产项目,把握开发节奏,加快处理房地产积压存货,加大销售回款力度,有效降低房地产开发风险。
三是防范合规风险。抓好变更索赔、清收清欠案件的起诉、应诉工作,健全项目合规管理体系,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抓好项目法律合规评审、合同合规审核、履约合规管控等工作。积极参与投资业务评审,建立全过程的法律合规管控,有效降低政策、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类风险。
四是防范境外风险。坚持“风险防范是走出去的第一要务”,重点聚焦疫情防控、项目履约、合同管理、物资采购、招投标等工作,深入研究所在国别的法律条款、商务法规,提升境外风险防范能力。继续坚定海外发展信心,不能因噎废食、止步不前,坚决实施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采取多种对策措施,全面保障海外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五是防范廉洁从业风险。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和警示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预警、处置、责任追究三大机制,围绕重点工程、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全面加大审计力度,充分发挥监察和督导作用,营造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作风建设,不断厚植为企情怀
一是切实改进作风。要坚决按照“六提倡六禁止”要求,解决当前部分员工消极懈怠、有令不行等作风问题,减少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对企业负责、对个人负责,进一步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提高自我标准,在担当中展现才干,在学习中练强本领,在服务中转变作风,在逆境中砥砺品格,以优良的作风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狠抓执行力建设。要围绕局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抓落实、见成效,细化岗位职责,明确执行标准,将工作标准量化、细化,把工作目标责任到岗,落实到人,进一步加强督导考核,严肃执行纪律,确保有目标就有措施、有措施就有结果、有结果就有考核,有考核就有兑现,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
三是加强幸福企业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抓好事关员工群众利益的重点工作,落实企业发展与员工收入同步增长,让广大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昂首步入新的一年,正是勇毅奋进、不懈拼搏的大好时期。我们要在股份公司和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展示新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去行动、去谋划,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去推动、去落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早日建成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