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59期 >2022-01-23编印

想家
刊发日期:2022-01-23 阅读次数:276 作者: 字数:1302
  华南公司 何福兰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十。距离过年,仅有20天。过年了,意味着回家团圆。此刻,却身在异地他乡,那一个念头又涌上心头。远方的家,是否也和我一样翘首以盼?
   在一年又一年的希望和允诺中,我与之遗憾,错别。几年来,一直怀揣着那一个愿望在希冀中等待,等待着有一天,能回家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年。放一挂鞭炮,贴一副大红对春联和几个吉祥的福字,再关起门来,做几样自己喜欢的、家乡的菜肴与家人围坐......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也热热闹闹。
   这并不奢侈,只是大家心里最平常不过的愿望。但,往往简单,也最为珍贵。
   在外忙碌了一年,过年了,才是你我真正放下责任,卸下担子的时候。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团圆才是心之所盼、心之所向。家就是年,年就是家,却总有那些不得已的原因,留在他乡,过一个不能回家的年。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外面多么热闹繁华,都找不到那座属于自己的房子里的感觉。
   家不仅是一座房子,它是一个人呱呱坠地开始成长,毕生无法忘却的地方;它是亲人之间共同的习惯、长期培养起来的感情、生活的留存、彼此的依恋;它是心灵情感依托的港湾,是一团火、一杯茶、一顿饭.......不可或缺。
   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了,爸爸就回来了。从年头盼到年尾,越到年尾越是浓烈。它如同晃了一路的汽水,在打开瓶盖的那一刻,气味澎湃飞舞,沫子满溢而出。没什么比团圆更美满,更幸福的事了。长大后,我成了母亲一样的人。操持着那个如母亲当年一样的家,和孩子一起守着那一句比金子还坚的承诺:过年,爸爸就回来了。两代人生活在以期盼形成的轮回里,相望相守。年头是我,年尾是他,我们在家里,他在外边儿。年搭起彼此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让期盼圆满。
   后来,我也开始了在外劳碌奔波的生活。外面世界很精彩,殊不知,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磕磕盼盼、尔虞我诈、委曲求全......无论选择那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自身的条件和生活所迫,美好总是与代价相随。但家总是自己最强有力的支撑,最放不下,最无法割舍,魂牵梦绕也牵肠挂肚。
   大街上,霓虹闪烁,张灯结彩,红灯笼、中国结......又是一年过年时。
   曾经自己做腊肉、做香肠、包汤圆......准备各种年味食品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忙忙碌碌也怡然自得,心里还藏着那一个小心思:他就要回来了——一种普通人的满足溢满心头,对家有了一种别样的理解。它需要倾情守候,而在守候中,日如复一日的等待和期盼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而今,十指不沾阳春水,再也不用为过年而忙活,却觉得心里空空如也。年呢,家呢?各在一隅,恍若有了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孤独、流浪的感觉愈来愈浓。
   除夕夜,新年的钟声敲响,外面鞭炮齐鸣,震耳欲聋。一个小小的身影推门而入。
   “妈妈,我回来了。你看,我捡了好多好多的鞭炮纸。各家各户的,都有。你不说,放鞭炮会带来好运吗?我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家的好运气都拾一点回来,爸爸就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去到很远的地方上班了。我们就能天天在一起,每天都跟过年一样......”
   “嗯。”
   我蓦然睁开双眼,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而孩子的话始终挥之不去。今年过年,无论如何,我要回家!
   西安疫情刚刚出现拐点;天津又出现多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又一地因疫情停课;非必要不要离开——
   家,恐怕又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