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集团新闻总第3159期 >2022-01-23编印

洱海之滨 再书华章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1标、2标施工纪实
刊发日期:2022-01-23 阅读次数: 作者:罗芝秀
        初冬的洱海,水面开阔、波光粼粼;远处的苍山,重峦叠嶂、郁郁葱葱。勃勃生机,承载的是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中铁五局滇中引水工程建设者们对高原明珠的守护。袅袅不绝的云南山歌与铿锵有力的建设战歌相映成趣,奏响了“惠滇中千万之民”的攻坚战。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工程由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输水工程全长664.24公里。中铁五局五公司承建全长30.931公里,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州宾川县境内的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Ⅱ段施工1标、2标,项目地处苍山东麓,洱海之滨,是滇中引水工程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精心组织强管理,施工进度见成效
   滇中地区作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未来将聚集全省60%以上人口,创造全省60%以上的经济生产总值,而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能极大地改善滇中地区缺水现状,政治经济意义重大。同时,参与滇中引水工程的建设,对于五公司巩固水利市场优势,擦亮企业“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之初,五公司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工期目标的要求,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队伍,以跑步进场、快速施工的理念,配足施工机具材料等各项生产资源,快速地完成了驻地建设、临时设施等前期准备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为压缩项目管理成本,两个标对内合并管理,但对外必须单独履约。1标为公招标,对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履约,2标为中国中铁“股权投资+施工总承包”模式,既要对牵头单位中铁开投履约又要对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履约。项目承受多头管理,管理协调难度大。为切实做好建设协调服务,全面提升生产经营环境,确保项目早日完工通水,项目部精准聚焦施工作业面,实施项目领导班子划片包保责任制,压实包保责任及内容,每周至少2次深入掌子面,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强有力的协调解决班子,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影响施组推进的问题,高效解决问题,确保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保水保、党风廉政建设顺利推进。
   项目内设6条施工支洞,其中包含2条施工斜井,均为高陡坡长距离斜井(有轨运输)。海东隧洞3号斜井全长660.362米,洞口至正洞高差为272.572米(相当于98层楼高),纵坡为43.2%;海东隧洞4号斜井斜长691米,洞口与井底高差254.7米 (相当于84层楼高),纵坡为41%。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3号、4号斜井掘进到主洞后出渣运输效率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制约着项目进度和生产,为解决这一“瓶颈”,项目部在主洞施工阶段采取 “主洞无轨+斜井有轨”运输组织方案,洞外安装双筒矿用提升机1台,侧卸式矿车2台。布设两条有轨运输线。斜井双轨运输采用上、下行交错,同时运行的方式组织运输,洞内装渣的同时,洞口可同时装卸材料,提高了装渣效率。为确保绞车运输安全,项目部还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专业的机械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调度人员,做好安全巡视、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指挥。
   针对投标施组长距离独头巷道通风,项目部在海东隧洞0号支洞下游和2号支洞上游增设竖井通风,解决了通风制约施组推进的问题;在施工组织推进过程中,严抓均衡生产,充分开展多工作面平行作业,见缝插针、立体交叉安排施工,缩短工序衔接,加快循环作业时间,有效提高施组效率,施工生产捷报频传。2021年8月4日,海东隧洞0号下游至1号上游主洞段提前188天顺利贯通;12月9日,海东隧洞4号支洞顺利掘进到主洞,标志着项目内的6条施工支洞全部进入到主洞施工。目前1标开累完成建安产值7.2173亿元,完成合同造价14.9366亿元的48%;2标开累完成建安产值4.9209亿元,完成合同造价12.9005亿元的38%。
  安全质量是底线,环保水保创标杆
   项目以Ⅴ类围岩为主,岩层强度低,稳定性差、存在突泥涌水现象,施工中需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部分地段还存在岩爆。饶是如此,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参建者们高举“不怕困难、奋勇争先”的旗帜,以身经百战的底气和势如破竹的决心大步向前,战塌方、斗涌水,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水保零污染的好成绩。
   项目部进场后就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底板保护责任状、缺陷整治责任状、飞检包保责任状,把安全生产工作、质量管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畅通的质量管理信息渠道,保障项目内部质量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为超前管控安全,项目部进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在各隧洞口建立信息化监控设备,包括有毒有害检测系统、声光报警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化系统,所有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均上传至网络平台;建立围岩变形安全监测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部自制半自动喷淋系统,减少了衬砌混凝土因水化热造成的干缩裂纹的发生,提高了衬砌养护效率和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
   项目处于洱海禁排区,两个标段都是处在生态环境敏感地带。继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之后,五公司建设者们依然延续着“守护大理绿水青山”的信念,牢记着“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的嘱托,用心守护着这湖清水。
   针对周围农户多、渣土运输量大、清扫保洁难度大的特点,项目部安装了自动喷淋系统,每天对施工便道定时洒水,成为滇中引水工程中首家使用喷淋系统的单位。在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进行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针对隧洞涌水大、施工废水多的特点,项目部修建了污水沉淀池和自动加药设备,污水经沉淀后由洞外排水系统抽排到洱海流域以外的指定位置,淤泥按环保部门指定的位置投放,坚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洱海。为确保施工区与生活区的卫生环境,避免白色污染,项目部在办公生活、生产区均设置有垃圾定点投放处,每天对垃圾进行分类清运,在食堂修建了污水沉淀池和隔油池,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
   进场以来,项目部专门配备了4座弃渣场、6座排水处理池、2辆洒水车、整套喷淋系统、6套污水处理设施、6套扬尘噪声检测仪、2座泵站、6座化粪池、6座隔油池、6座危废暂存间,并修建了26709米洞外排水管线,保证了环保水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东风吹,战鼓擂,安全质量、环水保管理硕果累累。进场以来,两个标段在云南省建管局大理分局安全质量、环水保的季度和年度考核中,均名列前茅。此外,项目部还荣获了中国中铁2020年度 “红旗项目部”称号、贵州省国资委202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云南省总工会2019年度“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技术攻关解难题,持续创新结硕果
   打造精品工程,技术难题必须被攻克。项目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伴有涌突水、岩溶地质灾害、高外水压力、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不可预见风险因素多。针对一系列困难,项目部编制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创新规划,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承担公司科研课题3个、局科研课题3个,积极开展“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5次,举办工艺性研讨培训会4次,组织工艺总结6次,完成标段高风险、不良地质、长大隧道等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审查,采用二衬混凝土“三筑、两振、两孔”施工工艺,有效解决了二衬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振捣不密实、拱顶脱空等质量缺陷;利用新型增塑剂解决了有水洞段喷砼工效低、回弹高的技术难题;利用仰拱栈桥解决了掌子面开挖和衬砌同步作业的问题;采用“一膜一砂一洞渣”方法解决了底板混凝土成品保护技术难题;选用滑动模板的栈桥模板解决了特长引水隧洞滑模施工工法技术难题;采用三台阶五步工法解决了陡深斜井穿越碳质页岩塑性变形主动防控难题;选择高扬程、低流量的水泵,采用2级接力排水方式,有力解决了陡深斜井坡排水难题。
   截至目前,项目部完成了《小断面施工支洞光面爆破质量控制》《衬砌钢筋焊接质量及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引水隧洞底板混凝土平整度质量控制》三个QC课题;《一种大断面引水隧洞混凝土衬砌全自动化喷淋养护装置》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富水断层带施工用的排水设备及方法》、《高地下水位条件下富水断层堵水加固施工设备及工艺》获发明专利;《陡深斜井穿越碳质页岩塑性变形主动防控技术及陡深斜井反坡排水技术》获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创效标兵,《小断面施工支洞光面爆破质量控制》和《引水隧洞底板混凝土平整度质量控制》两项成果获云南省建筑业协会“2021年度云南省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凸显了项目部科研创新实力。
   项目部全体参建人员将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施工环境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节点目标,着力打造精品工程,确保所有项目如期完工,以最好的成绩交出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的优异答卷。 (罗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