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子面注浆,必须要做到浆脉纹路明显清晰,裂隙填充饱满严实,做到开挖掌子面时滴水不渗;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各施工工序达到无缝衔接。 ”这是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工程项目经理谭峰对暗挖隧道开挖初支施工提出的刚性要求。
谭峰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假期节日,他都一直坚守在一线,盯控现场,和员工一起奋斗。现场教会管理人员如何把控技术要点,指导工人们如何干、什么时候干、要达到何种标准。他说:“地铁建设是民生工程,施工阶段,现场管理细微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巨大的社会影响,做技术管理一定要学会和精度‘较真’。”
谭峰的细致和严格源于自身经历。2006年,谭峰毕业后从事做测量工作。在项目一个纵横交叉的隧道口,他测变截面洞口高程的时候,因折叠的图纸未完全展开,错将数字“7”看成了数字“1“,导致精度差了60公分。后来,工人干活的时候,发现了误差,只能重新返工,造成了几千元的经济损失,耽误工期 。这件事让他铭记于心,认识到做技术工作不能犯一点错误,一定要小心谨慎,一丝不苟。
从此以后,谭峰对数据尤其敏感。2014年6月,他担任广州地铁21号线18标项目总工程师兼副经理,工程包括朱村地下车站、盾构区间、明挖及U型槽区间、路基段、高架桥区间及节段梁预制、架设,施工内容丰富,几乎包含了除矿山法隧道以外的地铁施工全部工艺工法。面对复杂的技术要求,谭峰更加强调数据的精准度,平日里有同事跟他汇报关于技术的问题,不能有大概、可能、差不多等词语,一定要把数据搞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工程的高架桥采用节段梁预制拼装工艺,共预制了1735片,预制时每一片都有自己唯一的编号,对应拼装时唯一的三维立体空间位置,因此现场预制、拼装,精度要求都非常高。在现场试拼装时,谭峰检查发现某孔梁中间的两片梁拼装方向反了,如果继续拼装后果十分严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错误,还好我们及时纠正过来了。”
在同事眼中,谭峰对工程安全质量能较真到“钻牛角尖”。他建立了项目风险管控体系,确定各级风险包保的责任体系架构,明确人员职责和责任区域,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管理体系,淘汰了4支工人技术和素质都不过硬的施工劳务团队,重新找到高水平的团队施工。项目设置了专职安全员、群众安全监督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加强安全生产过程监控。
“安全员每个月有300元的补助,项目部还号召党员、青年团员主动参与安全质量管理,发现不同级别安全隐患有对应不同金额的奖励,奖金当月发放,以正向激励为主及时兑现的做法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监控安全质量的意愿非常高。”项目安全总监李月如是说。
(孙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