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公司致力于成为生产能力强、发展质量高、经济效益好、品牌信誉优、综合贡献大的三级专业化公司,坚持“优环境、促合作、强基础”三步走,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优环境,在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下好技术创新先手棋
建立健全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自2017年以来,陆续申报并通过重庆市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技术管理及创新工作搭建创新平台。2021年5月,按专业板块完成了技术专家库组建,形成了六公司工程技术的“智囊团”。2021年8月,对试验检测分公司职责进行优化调整,成立技术服务分公司,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司技术管理,夯实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更新完善创新管理制度。立足公司实际,重新修订《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将“管理创新、科技发展规划、重大创新成果奖励管理”等七方面内容纳入管理办法中。针对各类创新成果制定对应奖励及约束条款,特别是设立了重大创新成果奖,对满足条件的重大创新最高50万元的奖励。
建立完善创新管理激励及约束政策。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中铁五局六公司突出贡献专家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对技术创新等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2017至2020年期间,累积发放各类奖励费用约283余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技术人员参与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公司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制定《中铁五局六公司青年人才激励办法》,为吸引、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促合作,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全力以赴,夯实创新工作基础管理
推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为打破“科技成果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施工现场重难点技术问题理论支撑少”等瓶颈,2021年5月,六公司同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人才、科技、成果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为项目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提供途径。
夯实创新工作基础管理。一方面,对项目重难点进行梳理,夯实项目创新工作基础管理,从施工调查、施工图会审等着手,编制项目建设周期技术创新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创新工作指导工作,强化创新计划落实及信息反馈工作。同时,采取“内部自培、内外结合、校企联训”等方式持续开展创新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持续提升技术人才队伍质量。
强基础,在压实企业创新主体责任上多措并举,积极培育创新工作成果
依托重难点项目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在工艺创新方面,积极探索道砟管理模式。在济青、安六、牡佳等有砟轨道项目施工中,通过对配砟整形车、捣固机在铺砟整道工艺中进场使用顺序的调整和优化,形成工艺成熟、机械化程度高的 “新铺砟整道工艺深化研究”成果,实现“机械化增效、机械化减员、机械化提质”的项目管理目标。在装备革新方面,提出“跨既有电气化线站台快速移T梁装车工艺”。在地方铁路豫能兴县煤专线施工时,实现每片T梁装车可在1.5小时内安全完成的目标。在推广新装备方面,在有砟道轨道道床捣固作业中推广GRP1000IMS快速测量设备,彻底解决常规捣固中利用钢尺拉偏桩对轨道偏差量进行现场标注时的误差;在桥梁预制钢筋制作中推广数控化作业,为提高产品质量、项目形象及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成效显著。
强化总结,固化成果,形成公司创新成果积累。不定期组织对优秀经验成果进行提炼、总结,通过申报科研项目、开发工法、专利等形式,固化成果。从2017年至今,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5项;开发三级工法60余项,获省部级工法19项(次);获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在中国中铁2021年度“揭榜挂帅”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申报工作中,深圳14号线开展研究的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板道床施工技术研究》获得股份公司课题立项。
搭建BIM运用平台,推广使用BIM技术。通过组建BIM运用团队、创建BIM运用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管理转型升级等措施,开发BIM成果并逐步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获得重庆市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BIM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得贵州省BIM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