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项目工地上,高原的天空一片蔚蓝,寂静的草原渐渐苏醒。一个头戴安全帽,牛仔裤磨的发白,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中年人正追寻着高原上第一缕阳光前往施工现场,他就是西察二标项目副经理冯海龙,参加工作16年默默坚守在施工一线的筑路人。
一
冯海龙是地道的青海人,刚毕业的时候加入一公司,先后参与了西格铁路、兰新线、花久联络线、达玉公路,再到如今的西察公路。
西察项目平均海拔3700米,这里天气变换多端,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冰雹。冯海龙经常穿着一件棉袄,从夏穿到冬,从进场穿到现在。
冯海龙是西察项目上最早进场的人员之一,他努力克服高原带来的反应,每天领着施工人员一起奋战在施工生产一线,为施工生产拿到第一手资料,迅速打开了项目的各项工作。他把自己当作钉子一样钉在现场,每次都是步行对路基严格按照图纸细致的检查。
冯海龙负责西察项目现场施工的同时,还兼着西北片区几个项目的整治工作。他深知质量缺陷对运营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因此,在西察公路他对工程质量安全管控非常严苛。别看他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与大伙儿有说有笑,但是细节把关从不讲折扣、讲情面。在检查布哈河大桥施工现场时,凭借多年的施工经验,看出了桥梁的伸缩缝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立刻要求整改,他完
全把西察公路当成工程艺术品来打造。
二
因为海拔高,天峻县常年雨雪多,适合修路作业只有四五个月的时间,不到半年的时间要完成施工任务,这为公路修建增加了不少难度。
除了施工时间短,项目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等问题。每当雨季来临,工人驻地经常发生洪水淹没。2019年7月份由于连续的强降雨布哈河水位猛涨直逼项目一队驻地。凌晨两点,“叮铃铃、叮铃铃”冯海龙在睡梦中被尖锐手机铃声吵醒。
“不好了冯总,布哈河水位上涨,洪水快要冲过来了!”现场工班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了冯海龙。
“立刻把大家喊醒,我马上就到!”冯海龙边说着边从床上跳起穿好衣服赶往一队驻地。等他抵达项目驻地的时候洪水已经在往驻地蔓延,情况危急,冯海龙立刻组织人员分头行动,有的带领大家迅速转移,有的帮忙搬运材料设备,就这样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凌晨五点冯海龙带领着70多号人员有条不紊的撤离至地势较高的拌合站,此时一队驻地已经被洪水吞没,便道也被冲毁。灾情过后,一夜没合眼的冯海龙带领大家进行抢修工作,“大家辛苦一下,我们要抓紧修复,保证项目进度不落后。”
对冯海龙来说,活总是干不完。项目9、10月份就经常下雪,由于气温低,施工器械的发动机都不敢关,而机械处理不了的地方,他就带领大家人工处理。承台的冰冻如铁一般,一镐头下去手都被震得生疼,汗水在帽子上凝成缕缕冰凌,手指被冻到没有知觉。工作一直很艰苦,但冯海龙从没有埋怨过。
三
“我也是当过导师的人嘞,每年公司分到咱项目上的年轻大学生多,我们要发挥好传帮带工作,让他们体验家的温暖。”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冯海龙总是很用心。
冯海龙在达玉项目任总工期间,工作中大胆使用年轻大学生,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后,加强对徒弟日常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毫不保留的把自己总结多年的经验和工作技巧传授给徒弟。
“干工作就要把它干好,要不就不干,对待工作不能抱着‘差不多’的心态,这样你进步的空间就不会很大。”这是他对新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质朴的话语中彰显出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海拔3700米,是信仰的高度;1000多个日夜,是筑路人的岁月。身边像冯海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青春在施工一线上平凡的坚守,尽情的绽放。 (程建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