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141期 >2021-09-10编印

刘心友:倔强的骆驼挺起的脊梁
刊发日期:2021-09-10 阅读次数: 作者:谭武军杨晨
        沙漠里的骆驼,总是默默地抬起嶙峋的身躯,在茫茫沙海中朝着目标,埋头向前,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远方前行。
   在一公司和若铁路,已经50岁的工区长刘心友被工友们亲切地唤作“骆驼”。数十年的始终如一,一步一个脚印的默默耕耘,他躬下的是腰背,挺起的是脊梁。
   与风沙较量 笑谈间纵横沙场万里
   三万步,十斤汗,抱着水壶满场转。深一脚,浅一脚,踩着沙子现场跑。这是和若铁路参建人员的工作日常。飓风、狂沙、干燥、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只有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才知道风沙的可怕,只有经历了风沙的考验才知道什么叫“铮铮铁骨”。
   初见刘心友,他皮肤黝黑,一口贵州话,嗓门比工地上的机器声音还要大,腿脚比机器们还要忙,干起工作生龙活虎。
   “如果说我们是钉子,那和若铁路就是战场,我们要牢牢地将自己钉在现场,在这里学以致用,创造价值。”面对困难和挑战,刘心友经常这样给大家打气。刘心友负责的三工区管段共有11座预应力混凝土梁桥、48公里路基、53座框架箱涵、5座箱型桥,前期还承担了80%的临建施工任务。作业面长,工程量大,管理人员又相对紧缺。工区的人基本上一个顶两个使,每个人不仅要负责本职工作,还要兼职其他工种。“我们工地管段长,不可能完全兼顾得到,通过相互协作,能够有效缓解人员紧缺问题,也保障了工地有效运转”。
   进场即大干。这是项目部贯彻的项目管理理念。“请领导放心,我们有信心完成任务”。刘心友斩钉截铁的话语中透着坚毅。
   慷慨激扬的话语背后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刘心友就像个“救火队长”,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正午十二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准备眯下眼的刘心友惊醒。
   “刘队,起大风了,估计会有沙尘暴。”电话那端传来现场技术员焦急的声音。
   “莫乱,你们立即组织人员设备撤到安全区域,我马上到。”说完刘心友拿起电筒等装备赶到现场。随着一道道命令下发,各个班组有序撤离,各种设备稳妥安置。不过须臾,漫天的风沙就像天塌了般滚滚而来,掠过现场。
   “报告刘队,现场人员和设备都没事,可以继续施工了。”“先别急,技术员继续监测沙尘暴,安全员清查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电话告诉各班组随时准备进场。”沙尘暴就像不速之客一样,隔三岔五到访工地。而刘心友他们也早已习以为常,大干热潮一直持续着。
   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说到做到的工作态度,让班组们都对刘心友十分佩服。可有时候工人们也有微词,“以前我们就是这样干的呀,现在怎么不行呢,刘队,你的要求太高了吧?”“不是我的要求高,是项目部有规定,骨架必须平顺笔直,不能因为这一块骨架而影响了整体形象。这个护坡骨架得重新施工。”这是刘心友在检查施工的时候发生的一幕。虽然工期压力一直很大,但是他对安全质量的管控从来没有半点松懈。这个事情虽然是小问题,但是项目部的规定,必须执行到位。而且关系到整个区段精品工程示范段的创建,来不得半点马虎。
   下料、铺匀、抹平、收光,直至一道道护坡成型,刘心友负责的创优精品示范工程得到了和若公司及乌鲁木齐铁路局的认可,多次组织其他单位来观摩学习。
   与时间赛跑 风雨中见证沧桑巨变
   风雨兼程,沧桑巨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7月1日,一对500米的长钢轨安全平稳地落在道床上,和若铁路正线铺轨全部完成,新疆人民翘首以盼的和若铁路开通运营指日可待。
   为了如期实现铺轨节点目标,和若铁路三工区付出了许多努力,刘心友更是整整两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受疫情影响,加上业主节点提前,打乱了施工部署,项目部必须进一步提速。命令面前不讲条件,想尽一切办法,必须在6月27日前完成节点目标。
   为了把节点目标往前赶,工区和施工班组开展“白加黑”模式,利用降温时段,早出晚归,加班加点。“那时候中午地面温度达到四十多度,根本干不了活。我们就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抓紧时间干活。每天5点多起床,6点现场就人潮如山,晚上一般要干到11点多,通宵也是常态。”在狠抓时间节点的同时,开展劳动竞赛大干活动,不断掀起大干热潮。
   炎热的夏季,持续的高温让工地开启了“烧烤”模式。刘心友坚持每天都带着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施工,有时甚至一天一夜都待在工地上指导施工。晚上回来,来不及清理耳朵、眼睛的沙子,就要和劳务班组开会碰头。在会上,班组们反映现场问题,刘心友当场就要与大伙儿集中研究解决。有时候开会时间长了,食堂炒个饭当作夜宵,吃完继续开会。
   刘队是个骆驼的强脾气,只要班组提出问题,必须当场解决,把措施落实到位。需要项目部解决的时候,他可不管时间已经过了半夜,拿起电话就给项目经理赵建斌打过去。因为他知道,赵总肯定也还没有睡觉。
   “时间实在是太紧了,那时候就感觉是铺架火车在后面追着我们跑。我们一刻都耽搁不得。”作为现场负责人,刘心友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同事们面前展现过。自信的笑容、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冲锋在前的工作态度,让身边的同事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无形中鼓舞了士气,激励了决心。
   与荒凉角力 行路上踏出坚实足迹
   认识刘心友的人都会说他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没有领导架子,对农民工的永远称呼“兄弟”,对年青人更像朋友一样对待。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刘心友始终冲在前,他深知榜样力量是强大的,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他以身作则,小到一言一行,大到冲锋陷阵,在他的影响下全队人员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在工作中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奖罚结合、宽严相济,以诚待人,这就是刘心友让身边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秘诀。
   黄沙遍地,阳光毒辣,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额前滑落,他们的衣领早已湿透,可他们却无暇顾及,依旧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用行动对“爱岗敬业”做最生动的诠释,大家都变成得“又红又黄”。红是因为皮肤经过太阳的灼烤已经晒红,黄是因为衣服经过风沙的洗礼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土,他们打趣地称自己是“番茄炒蛋”。
   “条件越艰苦,越能锻炼人。我们能把这么艰巨的任务干下来,还有什么挑战不能战胜?”任务间隙,刘心友经常给大家加油鼓劲儿。他经常鼓励年轻人多干事、干成事,给年轻人压压担子,促进他们尽快成长。闲时,刘心友还经常组织大伙儿聚餐,边吃烧烤边交流工作和生活,在嘻嘻闹闹中增进情感,增强团队凝聚力。“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年纪也差不多,就希望他们能早点成长起来。”刘心友感慨道。
   “作为工区的负责人,我这个岗位操心的太多,大到安全生产,小到职工的家庭琐事,都要关注到。”这句话道出了刘心友的责任和担当。
   时光匆匆,在茫茫的荒漠中,唯一的证据便是不断向前延伸的钢铁巨龙和一行深深浅浅的骆驼脚印。路途虽然遥远和艰辛,但他们眼里有光,心中有希望,扎实走好每一步,一定能抵达那片绿洲。 (谭武军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