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垠大漠的黄沙曾掩埋了多少西域古道,回响千年的悠悠驼铃仿佛在述说它的渴望。如今,一条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穿行的大漠铁路正传递着希望,续写着丝路传奇。
和若铁路东起若羌、西至和田,是一条迤逦于昆仑山脉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之间的铁路,与现有的南疆铁路在塔里木盆地形成环形铁路网,成为世界唯一的绕沙漠环形铁路网。
一公司和若铁路S4标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正线长127千米,是一公司有史以来施工管段最长的一条铁路。自2019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不到两年有效施工期里,建设者们如同胡杨般扎根荒漠,迎风斗沙,挑战极限,奋勇争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使宛若蛟龙的钢铁大动脉横跨沙漠,成为大漠深处的独特风景。
豪饮风沙当美酒 又将酷暑洗征容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十大沙漠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这里建设铁路,不仅自然条件极其恶劣,还要面对沙尘暴的侵袭,施工材料、施工用水的紧缺等等问题,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在这里稍微起风,便是漫天扬尘,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年浮尘天气多达90天。在每年5月份至9月份,正午最高温度可达40℃,施工现场的沙漠地表温度可到80℃。回忆起打前站的那段日子,从项目进场开始一直坚守在工地上的工程部长罗舟百感交集。他说在最艰苦的那段日子里,全体员工挤在简陋的帐篷里,白天去工地头顶烈阳,面迎风沙,各个脸上都被晒得起皮。夜晚回到帐篷里,盖着单薄的被子酣然入睡,干燥的戈壁滩上,因为封闭性不好,有时候会被冻醒,一觉醒来甚至床单、被子上全部都会蒙上一层细砂,但是,没有人叫过一声苦……说起这些,罗部长感慨万分。
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每个员工需要多付出平常几倍的努力,项目部以“保障日作业进度”为目标,白天忙现场、晚上开碰头会、加班做资料,全体员工与时间赛跑,一鼓作气,克难奋进,把许多“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变成了“可能”。可以说,爬行的蜥蜴,结群的骆驼,警惕的野兔……这些动物才是我们完成这项工程的见证者。
“兵贵神速”。合同工期37.6个月,加上前期临建和冬季停工时间,有效施工时间仅20个月左右,工期紧、任务重。进场仅用一个月,项目部便组建好了一、二、三工区驻地和搅拌站,打响了会战第一枪。
从工区和搅拌站建设完成开始,项目部迅速开启大干热潮,抢抓黄金施工期,各项施工有条不紊顺利推进,顺利实现阶段性工期目标,2019年连续4个月平均产值1.09亿,开工到现在平均产值达到5110万,真正地做到高效推进稳产高产。
不畏风沙不说愁 敢把胡林立沙洲
和若铁路是国内首条采取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措施相结合的铁路,也是国内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治理风沙最长的铁路,其风沙路基段落长348.4公里,采用工程防沙与植物防沙相结合的段落为285.7公里。然而,把这一数字变为现实,并非易事。到了风沙季节,平均一个月有两三次沙尘暴;而且沙漠流动性极大,部分地段沙丘移动速度达到每年10到20米。
和若项目部一直秉承着 “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理念,让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公司副总经理兼和若项目经理赵建斌在施工现场勘察时说的一句话。面对自然环境的不利条件和项目工程安全推进,他们本着永临结合的原则,征求当地政府的同意,决定开挖便道,再用RTK定位坐标沿路将防护路线一一规划好。
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项目将风沙防护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常召集开会,研究治沙方案,并提倡雇佣当地居民共同参与风沙防护施工,一方面让项目人员向他们学习沙漠植被种植和养护技术,了解种植工艺流程,保证植被的存活率。同时,项目技术人员对当地百姓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讲解,使他们在未来能多一项就业本领。短短一个月内,最终完成了13座防沙绿化灌溉水井的建设、95.62公里的路基沿线高立式沙障、262.9平方米的草方格、12万株乔木种植、24.1万株灌木种植,以及全部管道的铺设。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在现场,技术人员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就地取材减少成本,环保治沙。为确保风积沙路基的施工质量,项目部着力研究风积沙的技术特性,完成《铁路路堤风积沙填筑施工工法》《铁路路基基床底层包芯土填筑施工工法》《铁路沿线风沙综合防护施工工法》等工法文本,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艺和压实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风积沙路基进行封闭保护,减少风蚀现象,避免污染环境和周围耕地。风沙防护工作的高效推进,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当地的风沙气候条件,减少了扬尘,不仅呵护了百姓的庄稼,降低了因风沙侵袭导致的器械损坏和工程损害,还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工作和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体护目镜带好,注意防护!”现场施工班组长在风沙里带领着兄弟们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大声鼓励着,“兄弟们,树都给栽稳喽,百姓们还等着我们建好这个风沙防护林呢。”大家脚踩黄沙,头顶扬尘,手握绿苗,誓在沙漠建起绿色“高墙”。尽管狂风与沙尘的呼啸声如洪雷,却始终抵挡不了他们扎根大漠勇敢搏击的信心和决心。
任尔狂风沙暴舞 千锤百炼丰碑立
“修建一条经得起检验的铁路”是和若铁路建设者的奋斗目标。自进场以来,项目部就将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要求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各个部位和环节,从执行力建设、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工程进度等方面加强管理,从施工细节做起,加强管控体系,实行精细化管理。
畅通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一整套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自检体系,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加强技术人员培训,让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标准化施工,积极打造路面施工品牌。严把材料入场关,实行车车过磅、专人验收,保证将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从拌和站着手,精心设计和优化配合比,保证生产的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每月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项目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纠正整改。
“不行,这个护坡骨架不平顺,得重来”,工区长刘心友现场连忙制止骨架施工。“以前我们就是这样干的呀,现在怎么不行呢,你的要求太高了吧?”“不是我的要求高,是项目部有规定,骨架必须平顺直,不能因为这一块骨架而影响了整体形象。”刘队毫无犹豫地说道。
“前期在抓质量精品时,我们也付出过一些代价,但是现在看来付出是值得的,质量好了,形象起来了,业主对我们的评价也高了,总体效益也提高了。”项目经理赵建斌谈起当初为什么要如此高标准抓质量时有感而发。
为加强隐患整治,创建平安工地,项目部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在施工中以落实项目负责人带班制度和责任制为抓手,通过日检日巡、定期安全检查、专项大检查等方式,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并结合项目实际开展了以“安全行驶、文明施工、共建平安工地”为主题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创建平安工地,营造了有序、文明的良好施工氛围。
创建精品工程不是口号,而关系到项目形象,乃至企业形象的大事。为保证施工现场每处都能达到精品工程标准,技术人员带头冲锋,每到一处工地,都仔细询问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难点等相关事宜,当出现技术难题时,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到现场开会进行指导工作。常态化的高标准工程品质,得到了业主多次肯定,施工现场更是多次被选为精品工程示范观摩点。业主和其他相邻标段说起五局质量,无不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以人为本抓党建 万里沙疆扬新风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来了新疆,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距离,什么是荒凉。
“我们这里条件简陋,交通不方便,只有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后勤保障,让员工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钟祥虽然担任项目书记的时间短,但是对兄弟伙的关心一点都不少。
项目部党支部把项目党建与施工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以“服务施工、奉献和若”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办公区、职工宿舍安装了空调,为职工配发了凉被、凉席、蚊帐、花露水、茶叶和人丹、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用品和药品。同时,加强食堂管理,做到饭菜可口、卫生;在高温施工期间,为施工现场人员配送纯净水、绿豆汤等。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当地文化馆联系,对项目员工开放图书馆、健身房、活动室等。在紧张的施工之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大家始终融入这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大家庭里,凝聚了强大的合力。
对同样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农民工,项目部也是关爱有加,不定期向劳务队发放防暑降温药。在节假日前夕,对劳务队进行慰问,给他们送去西瓜、哈密瓜、羊肉等慰问品。同时,项目部做好农民工工资发放工作,每月根据施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结算,将工资通过银行直接打到每一位农民工的银行卡上,使每一位农民工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有效激发了劳务队人员的工作热情。
为了达到“工程优质、干部廉洁”的廉政目标,项目部从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关键岗位入手,加强廉政防控,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每月都会邀请和若公司纪委书记到项目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专题讲座,使项目管理人员提高廉政思想,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意识。
如果说恶劣生活环境和施工条件尚能克服的话,在和若铁路,最难克服的是对家人的思念。这里交通极不便利,需要转乘几次航班,历时两天才能到达。寂寥无垠的沙漠,让人仿佛与世隔绝。“天底下的父母,谁不想时时刻刻待在孩子身边?”六一儿童节前夕,无法陪孩子的赵建斌特地在工地上给孩子录制了一段视频:一转眼,你已从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变成了个小大人,对于你,我感觉很愧疚,没有给你太多的陪伴。不过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你可以能理解爸爸,理解筑路叔叔们的责任和担当。
采访前夕,经过数月辛苦鏖战,和若项目部顺利实现了保铺架节点目标。“前段时间,天天扑在工地上,白天黑夜都分不清,根本没有时间和家人打电话,现在节点完成了,任务没那么重了,也可以趁着暑假时间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团圆团圆。”说着说着,赵建斌眼睛有点朦胧,不知是愧疚还是欣慰。不禁再想起亘古荒原上的胡杨,战风沙、斗严寒,给贫瘠荒芜的土地带来生命的气息,而和若铁路建设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杨晨 谭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