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27期 >2021-06-04编印

北站记忆
刊发日期:2021-06-04 阅读次数: 作者:
  机械化公司 邓永德
   4月初,公司党委举办建党100周年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在衡阳北站茶山坳基地,我们与50多名老党员和退休职工一同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观看京九铁路建设纪录片。
   京九铁路建设者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画面,唤起了前辈们的记忆。他们曾经参加过的贵昆、成昆、湘黔、枝柳、衡广、京九,其中发生的逸闻趣事成为讲述和争论的热点。
   前辈们的回忆让我感同身受,我在衡阳北站工作近五年的历程浮现眼前。
   1985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铁五局机筑处,加入了衡广铁路复线衡阳北站建设的筑路大军。我分配到二大队,驻地在茶山坳的五四林场。宿舍和办公用房是清一色的油毛毡工棚。既不隔热也不透气,7月的衡阳气温高达37.8度。白天夜间的温差很小,用“蒸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那时,只有办公室和职工大宿舍才有吊扇,多数职工只能自备蒲扇和竹木自制的躺椅,大家下班后经常拿着蒲扇在梧桐树下乘凉。
   那时机筑处有三个大队、一个修配厂和材料厂。一大队负责郴州北编组场施工,二大队和三大队负责衡阳北站施工。衡阳北站全长8公里,占地2000多亩,路基土石方800多万立方米。机筑处负责土石方施工,投入各类设备120多台,主要设备为日本进口的D80推土机、WS16S-12铲运机、三菱日野等载重汽车,这些工程机械是当时全国工程施工行业中最先进的设备。
   当时正是衡广复线第二次复工大干,8公里长的站场上施工设备川流不息、机声隆隆。320马力的推土机在松土,D80推土机在D80-RS06铲运机装斗后方助推,推土机、铲运机机头冒着浓浓黑烟。最“潇洒”的是自行式WS16S-12(14立方米)铲运机,不需要助铲自装自卸,在被推土机松过或爆破过的作业区,放下装斗底部刀片,一脚大油门就装满车斗,收回刀片,一骑绝尘!
   1985年底,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与有关部委及湖南、广东两省领导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加快衡广复线建设进度,要求1988年7月1日通车。“8871”成为最深刻的职场记忆。
   1988年2月,机筑处施工的线下工程全部竣工。12月,原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衡广复线通车剪彩。建设10年的衡广复线全面开通,制约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及沿海地区的交通瓶颈被打通。
   衡广铁路复线施工期间,我国进入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基建市场逐渐实行招投标,不再按计划分配任务。衡广铁路复线完工后,因没有计划任务分配,只能在衡阳附近干一些推房基、鱼塘等零星活,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医疗费不能报销,多数职工只能在基地息工待岗。
   “找米下锅”成为当时的“流行”词。通过处和队的不懈努力,机筑处先后在广西钦州、湖南岳阳、茶陵等地中标公路、市政等路外工程,开启了走向路外市场求生存发展的快进键。
   走向路外市场的那段历程是老机筑处人既心酸又感怀的记忆。经过30多年的市场洗礼,30多年的辛勤耕耘,如今的机械化公司经营能力、生产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职工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
   座谈会结束后,参加工作时就在一个队的制配班班长老党员石天富、开铲运机的张树林,拉着我到基地小区看看。小区有四栋楼房和一个由四栋平房组成的四合院,楼房是衡北站建设期间修建的,四合院是当时征用的小学校。衡北站建设竣工后,职工们由油毛毡工棚住进了楼房。四年前,公司对基地进行提质改造,了花坛,种了桂花树、核桃树等绿植,对房屋屋顶及内外墙面、厨房等维修改造,硬化了道路、装修了老年活动室。一座功能基本齐备、绿树成荫的小区成为100多名退休职工颐养天年的乐园。
   岁月不居,那些当年在衡阳北站一起打升级、吃回锅肉、煮火锅喝酒、笑骂我是“臭老九”的前辈们多数都已年过古稀,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留给他们的是回忆、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