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铸就辉煌。
从在建项目8个到增加到100个,从经营开发10亿到突破百亿,从公路、铁路、轨道建设到水利工程、市政房建项目全面开花,贵州公司始终以 “扎根贵州、建设贵州、服务贵州”为理念,将自身成长融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实干筑梦
2011年,在国企改革春风中,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成立之初,贵州公司由一公司、二公司、四公司划转的8个项目以及局总部的部分人员和资产组成,底子比较薄弱。
面对建筑市场发生重大调整、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等多重压力下,时任贵州公司党委书记罗洪、总经理张顺忠常常激励全体员工一定要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坚定发展信心。一茬接着一茬干。
积极突围困局。贵州公司与恶劣条件搏斗,和极端环境较量,向技术难点挑战,成立以来,参建了涵盖铁路、公路、轨道、市政、水利、房建、水务等100余项工程。
当中,90%以上均在贵州省内。有众人熟知的贵开城际铁路、安六高铁、仁赤高速、同城大道、数博大道,有贵阳轨道交通1、2、3号线、贵阳奥体中心网球馆、天河潭景区,还有黔东南三穗县塘冲水库、遵义务川冉渡滩水利工程、毕节黔中水利夹岩枢纽干渠,贵安新区环城水系海绵城市建房等一大批服务于贵州经济、改善社会民生的重大工程。
十年的努力,如今的贵州公司已经成长为中铁五局在贵州境内最重要的综合性子公司之一,在贵州建筑市场也占据了重要一席。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文明单位”,入选贵州省建筑施工企业100强等荣誉,承建的贵阳奥体中心网球馆项目、天河潭景区提升项目分别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
创新强梦
改革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和必由之路。只有持续推进改革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自上而下改革步伐从未停止。贵州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改革创新举措,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贵州经济社会特点,不断调整经营发展思路,做出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
“改革主要针对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两大方面。在内部管理方面,一直在思考和研究提高施工效率、保证安全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员工积极性,加强合作伙伴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在外部经营方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转变经营发展方针,优化市场开发策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贵州公司党委书记贺新良强调要深化改革,释放内生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公司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解决各项目施工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施工生产效率,保证安全质量,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获贵州省工信厅认证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投入资金开展科研工作。已拥有3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科研成果。
太焦铁路项目在长达10公里的隧道施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小改小革活动,自主研发工装设备和改进施工工艺。共创新和改进工艺、工法16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省部级工法1项,国家优秀QC1项,省部级优秀QC2项,以科技创新推动施工生产和保障安全质量。
为了提高项目管理团队积极性,率先开展非铁路项目工资总额承包模式,极大调动了管理团队积极性,降低了管理成本,并通过不断优化,形成了全费用承包模式,在企业全面推广。
“五局领先、中铁一流”,这是贵州公司“十四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在“十四五”,贵州公司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在中铁五局各个子公司中达到领先水平,在中国中铁三级工程公司中达到一流水平。贵州公司总经理谭军一直强调,贵州公司将继续保持本土企业属性,巩固提升本土企业的优势,借助建设黔中城市群、打造贵阳“强省会”等战略契机,积极参与贵州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贵州、服务贵州的过程中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尽责守梦
“真的谢谢你们,祖祖辈辈盼望的机耕道终于修成功了。”看到村子可喜的变化,丹寨县台辰村村民王彪激动不已。
台辰村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自2014年起,贵州公司对丹寨县羊甲村、交圭村、台辰村和榕江县长岭村对口帮扶,先后派驻了4名干部担任第一驻村书记,打好党建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的“组合拳”。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至2019年,4个村全部提前脱贫摘帽,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清零目标”,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的充分肯定。
贵州公司的责任担当,不仅体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上,更凸显于人民危难之时。
贵州公司组建了一支国家应急救援中心授权的中铁五局贵阳隧道抢险救援队,时刻准备着,在抢险救援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17年,毕节市大方县境内的成贵铁路七扇岩隧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沪昆高铁贵州段贵定白岩脚隧道导流洞塌方……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成功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导流洞塌方的抢险中,两个细节令人动容:“救援队员在这充满危险和黑暗的一千多米隧道内来来回回走了不知多少遍,湿透了的衣服已分不清沾满的是雨水还是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夹杂着一身的汗臭味。鞋子也被泥水泡透,走起来“咕唧,咕唧”响,因走动量大,脚上早已被磨得全是水泡。”
“在4天3夜的抢险救援时间里,救援队全体人员总共休息不足十个小时,为了抢险工作几乎忙到连饭都来不及吃,实在扛不住了,就在洞内就着灰尘,胡乱扒了几口转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危机时刻,救援队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不怕牺牲。这样优秀的品质,得到了应急指挥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中铁五局救援队非常有战斗力,关键时刻冲得上来,真不愧是抢险救援的铁军。”
奉献圆梦
回首十年,广大职工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用默默的坚守和无私奉献汇聚成推动企业奋勇向前的磅礴力量。
他们是闪耀着精神光芒的群像,也是一个个乐于奉献的鲜活个体。
天河潭景区项目经理邓守勇,先后参与了宾阳大道、金阳奥体中心网球馆、天河潭景区提升等项目工程建设。安全、优质、快速、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务,为企业创造良好效益,还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和鲁班奖,打造了品牌。
测量分公司测量事业室主任王晓华,在测量一线7年,翻山越岭、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废寝忘食,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不叫苦不叫累,以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工作,生动诠释了“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陈发亚是中老铁路项目部技术主管,妻子杨应顺是项目试验员。两人是大学同学,也是一对夫妻。这对90后的夫妻档先后参与了3条铁路建设。8年间,为了共同的梦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他们相互扶持,用辛勤的付出和默默的奉献,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诠释着企业发展背后无数员工爱岗敬业的最美真谛。
十年,贵州公司员工以特别爱企业、特别能忍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气质,征服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建设一座座城,迈过一道道坎,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推动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如今,经过革新变旧的贵州公司,正逐渐发展成为了企业骨干子公司。 (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