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21期 >2021-04-23编印

似水往事熠熠流年
刊发日期:2021-04-23 阅读次数: 作者:
  贵州公司 陈春波
   我是南昆铁路建设时,进入五局的。当时在贵州安龙县境内,干的是电气化,俗称“交钥匙”工程。
   我们要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以前两年的施工任务,任务非常重,工期非常紧。我们吃住在铁轨停放的平板车上,一个月都没有时间洗澡。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时间就干“天窗点”,大雨小雨都要干“下刀也要干”,野外施工就像打仗,战斗辗转经常声东击西。今天在这里干突击组装,明天到那里抢整改调整,见缝插针。没有时间外出购物,天冷了,只能请买菜的师傅帮忙捎一床棉被回来。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
   沙厂坪是大本营,有100多人的两支队伍在这里集聚,分有基础班、组装班、放线班等多个工班,当时就用共产党员的名字命名工班,如王XX工班、冯XX工班等。党员先锋队队长范旭平,也是我们电化二段的书记。在那时,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第一次列席参加了段上党员大会。这是一个满天繁星的晚上,没有会议室,10多名党员聚集在一个房间,讨论克难攻坚问题。天南地北的口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带好头,保证完成任务”“关心知识分子”“不怕苦、争第一”“要讲奉献”“有了路才会富,为了让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早日脱贫,顽强拼搏、发扬铁军精神”等等,这些话语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
   我们所到之处,党旗飘扬,工班长是党员,个个敢打敢拼,你追我赶,从不服输,集体荣誉感极强。今天你干得好,明天我就要比你更好。最难干、最危险、最偏僻的地方,都是他们先打头阵,天天爬坡过坎,一个星期一双解放鞋。扛材料肩膀磨破皮了,放线施工眼睛弹伤了,搬运砸伤脚指化脓了——抢工“挂彩”司空见惯,轻伤不下火线。早点名,哨音一响,列队整齐,无人迟事,军事化管理,精神十足。
   1997年年底,南昆铁路开通,从此僻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乘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快车道。
   第二年,过了春节,迎着春风,我们来到了四川西昌境内,驻在一个叫漫水湾的小镇。
   人员到齐的第一天,就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范书记特别强调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施工沿线常常看到身着“披风”的彝族同胞。
   虽然成昆铁路已经通车,但要新建电气化,就是在铁路线上架上输电线路,把原来的内然机车改成电力机车牵引,目的就是多拉快跑,减少污染。
   最先干的是下部工程,所有职工分成2人一组。在铁路沿线挖坑立杆。我和一个“胖哥”一组。长0.6米、宽0.8米,深度有3米左右的坑,两人换着干,坑挖深了,一个在面下挖、一个在上面提,一天完成一个。
   当年漫水湾的沙尘暴,让人整天灰头土脸。开挖之前,要先把坑周围1米多厚的道渣清理干净,从地面往下0.5米是要慢慢地刨。因为有正在用着的各种通讯信号电缆,密密麻麻的。早点名时,工长左叮嘱右嘱咐。可我偏偏眼里刮进了沙子,情绪差了就“惹祸”。一洋镐下去,“油麻电缆”破了一个洞。在漏气,心里咯噔一声,出事了。整个班组的安全奖没有了。工长老王来了,低头看了又看,什么也没有说,摇摇头拉着长脸就走了。
   过了没多久,身着迷彩服的熟悉身影,范旭平书记远远的带着两个身着黄色铁路工作服的人来了。我们低着头一言不发,等着挨训。可是近了,却看到范书记脸上面带微笑。“他们俩是新分来的学生娃娃”他解释着。中年男子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只见他蹲下身,先用铁刷仔细清理,然后两个人配合着把线缆接续好,用喷灯烘烤,并用对讲机与车站确认效果。随后,站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走了。之后再没人说起这件事,可微笑的脸庞和闪光的党徽却让我难以忘怀。
   在成昆铁路电气化改造中,最难忘的还是铁口站下部工程施工。有一个电杆坑开挖立杆,深也不行浅也不行,要达标,不能出现一丝一毫误差,否则就会影响下一步安装精度。水坑夹杂着流沙,越挖越险,突然,坑塌陷了,越来越大,枕木头都悬空了,就要威胁到行车安全了。工长老王沉着冷静与车站工作人员联系,“来人,全部党员都跟我上”,全身湿透的“泥人”一个个配合默契,青年团员也聚拢来,快到天黑,硬是把这个“硬骨头”拿下,标准规范地把电杆栽上了。
   坚石坑采用火药爆破,遇到防护盖得不严实的,石头乱飞到田地里。彝族“披风”来了,成员惹事闯祸了,又是老王去处理。有一次,炮声响动太大,说是把彝族同胞家的财神吓跑了,要求赔一头牛来祭祀。老王没答应,几个妇女硬是把他从车箱上拽下来当“人质”。范书记赶来后,才化解。开玩笑说,以前咱们的工人还有被抢去当上门女婿呢。
   平时,范书记、老王和我们一样吃、住、行,可是遇到了危险和困难总是挺在前面。既有线施工,闲暇时间多了,范书记就带着大家,练练军训、办培训班、打篮球,瞻仰过为成昆铁路建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陵园,点点滴滴,更坚定了我参与铁路建设的信心、决心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