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20期 >2021-04-16编印

我的第二故乡
刊发日期:2021-04-16 阅读次数: 作者:
  机械化公司 郭建明
   去年10月,因参加云南玉楚高速公路建设,便有幸回到了我朝思暮想的第二故乡——云南省屏边县,去追忆那当兵的岁月,目睹第二故乡的变迁。
   1987年初,我参军来到云南屏边。地处西南边陲的屏边县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低洼地带,离中越边境仅100余公里,1979年2月,中越自卫还击战在中越边境一触即发,屏边县虽然没有直接遭受战争的创伤,但由于屏边县人民积极备战,支援前线,本处于贫困山区的人们,多年来基本处于停滞发展阶段。我刚来到屏边县城时,这里满目疮痍,房屋破旧,县城基本没有新建的房屋,老百姓们还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
   3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回到屏边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看不见从前的影子。几年前通车的蒙河铁路从城边经过,经过县城的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中,并将于年底通车。一到县城门口,一扇由牛角与芦笙为元素组成的的巨大的城门,显得格外有气势和民族特色,据了解,这便是几年前投资数亿元打造的滴水苗寨,这座苗寨集旅游、宾馆、商铺、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楼台水榭,富丽堂皇,若到晚上,在灯光的映衬下给人以美轮美奂的感受,也敞开他那热情的怀抱欢迎五湖四海的来宾。从这里再向前行进四、五公里,便来到县城中央,新建的房屋早已取代了原来破旧的房屋。民居、商铺林立,虽然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但红墙碧瓦、画栋飞甍的建筑风格尽显苗族的风情。原来人烟稀少、僻静的县城也热闹了许多,再也看不见战争所带来的创伤。老人在高大的榕树下沐浴着温和的阳光,悠闲的打牌、下棋、唠家常。紧挨着县城,便是我们所在的团部和连队,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30多年过去了,我所在的团部及连队营房除外部微有装修外,几乎与原来无异。但我所在的连队增加了一道厚厚的围墙,因此,我只得在围墙外遥望那再也熟悉不过的军营,却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眷恋,满含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30多年前与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在一起学习、生活、训练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早晨一听到起床的军号声,便以最快的速度起床穿戴好衣服,整理好着装,在球场上集结出早操,近一个小时的早操完毕后,又以最快的速度洗漱、整理内务。整理内务时,必须将被子叠成“豆腐块”,每个排(或班)的十多二十个人的床铺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床上的所有被子、枕头摆放务必在一条直线上。随后便是吃早餐,说到用餐,早、中、晚餐用餐前连队全体官兵必须统一列队,唱一到两首军营歌曲(或革命歌曲),由连长或指导员安排布置工作事项后才是用餐时间。我们的用餐时间也非常短,需在20分钟内完成。早、中餐后便是训练,晚餐后便安排一些唱歌、政治学习之类的活动,偶尔也组织大家到团部去看看电影。当然这其中也穿插一些紧急集合、拉练、野炊等系列活动,就这样在紧张而充实的军营生活中,我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多的时间,对人生来说,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在这短短的三年的时光里,使我由一位懵懂的青年变成了一名铁骨铮铮的军人,也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养成了干事雷厉风行、不怕吃苦的优良作风,这些宝贵的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说起我的第二故乡,不得不说的还有这里的烈士陵园。这里建有两个烈士陵园,陵园内安息着解放初期剿匪斗争、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部队官兵、地方干部、民兵、干警等烈士达1046名,而其中有988名官兵是在1979年中越自卫还击作战牺牲的官兵。如今,烈士陵园与30多年前相比,早已修茸一新,所有的墓碑全部更换成了红色的大理石,上面篆刻着金色的碑文,显得格外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在当兵的几年里,每当到了清明时节,我们连队都要组织全连官兵前往扫墓。建在山头的两个烈士陵园,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墓碑在苍翠松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使人的心一下变得沉重了许多。扫过一座座陵墓,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动人事迹尽收眼底,催人泪下。仿佛自己已置身于血与火的战场上,目睹着一个个英勇顽强的战友们与敌人激烈交战、展开殊死搏斗的场景,献出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最使人感动的莫过于在战斗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陵园内安葬着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暗堡、为开辟前行道路壮烈牺牲的一级战斗英雄李成文,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一级战斗英雄吴勇,他在对越还击战攻打维金北侧280高地战斗中,他腹部负伤,露出了肠子,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用右手捂住露出的肠子,边指挥、边冲锋,随后左臂又负伤,他就用右手挂枪射击。在冲上高地顶部后,又用跪姿向左前方约30米处向敌扫射,毙敌4名,后因再次中弹,壮烈牺牲。还有抓起爆破筒跃入敌群与8名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李水波等等,他们的英勇事迹使我铭记在心,永生难忘。
   回到第二故乡,虽然时间极短,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今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边境人民沐浴在党的阳光下,一心一意建设边疆,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使我倍感高兴和欣慰。当然更使我不能忘怀的是那些为国捐躯、永远安息在这里的英烈们,是他们的流血牺牲,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生活,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