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中心 舒明安
我的家乡长顺是贵州黔南的一座小县城,这里曾走出过“金家一门四进士”,也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的地方。然而因为身处贵州“三山”贫困地区中的麻山腹地,这里曾祖辈都饱尝贫困的艰辛与疾苦。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每一条路也都承载和见证着夜郎故地绽放新颜。
小时候,家门前窄窄的土路坑洼不平,大人们常常抱怨走在上面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搭一辆大卡车去赶集,全家人站在车斗里站都想站站不稳,一趟车想坐下来感觉五脏六腑都要被颠碎了!。这还不是印象最深刻的,坐在副驾驶的表哥说,司机师傅手中的方向盘一会儿向左猛打、一会儿向右猛转,吓得他心脏差点跳出来怦怦直跳。可是就连这样的待遇,回程的时候还没有呢,还“享受”不到呢,一家人只好能步行很久走回家。那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才能像歌里唱的一样——“我们走在大路上”。妈妈就常常笑着对我说,“会的会的,等着吧,早晚会的!”一边说一边把我那在泥路上沾得灰扑扑的鞋用力刷干净。
在我16岁的时候 ,门前的土路已经变成一条平整的水泥硬质路,路上跑的车渐渐多了起来。那时候“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标语已经在全国流行,人人都耳熟能详,我的家乡也不例外。经常能看到哪里又要修路了,忙碌的工人师傅们推着两轮推斗车、担着担子或者挥着镐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质朴倔强的长顺人,默默地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丘陵地貌修路的种种困难,埋头苦干。每当我一回家,就感觉脚下的路好像一寸一寸地向前伸展。我知道,每一条路都倾注了多少长顺人的热情,凝聚了多少长顺人的期盼。路两旁低矮老旧的房屋也慢慢变成了一排排新的建筑,人们不再望“山”兴叹,家乡的特产开始运往外面的世界。
如今,家乡根据特殊的地脉文脉,立足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正在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而“大交通”助推“大旅游”,全县目前公路通车里程139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5公里、国道82公里、省道182.796公里、县道216.704公里、乡道265.032公里。发达的交通网带来了四方的宾客,你可以看到独具特色的民居、整齐干净的农家小院,一阵风吹过,似乎能飘来阵阵饭菜香气。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这里体验农家生活,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恬淡安静。在长顺,你可以“春看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尽的美景、品不完的美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站在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回望几十年来家乡路的变化,不禁感慨万千。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形的路走在脚下,无形的路却通往每个老百姓的心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惊世伟业,书写了彪炳千秋的辉煌篇章。党带领人民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少有人走甚至没有前车之辙可供参考的道路,然而党没有后退也不曾改变初心,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我们终于走在了大路上,并且道路越走越宽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所谓‘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里装着人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就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跨不过的山。山川秀丽、政通人和、产业兴旺的长顺正改写着这方夜郎故地曾经的闭塞和贫穷历史,也必将昂首阔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