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19期 >2021-04-09编印

清明思
刊发日期:2021-04-09 阅读次数: 作者:
  六公司 雷小平
   今年的清明节,是个不一样的清明节。作为一名因修建牡佳高铁而结缘英雄城市牡丹江林口县的筑路人,一直萦绕于心的是“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
   那是1938年10月,以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日女战士,在西征返回途中,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放弃过河的机会,被日寇围困于林口县乌斯浑河边。乌斯浑河为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是满语,有凶狠的河流之意。她们宁死不屈,与日军浴血奋战,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毁掉枪支,相互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八名为国捐躯的女战士分别是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刚满13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们用东北抗联传统的方式,朝着大部队方向齐声喊话,让同志们抗战到底。
   你记得我,我就活着。新中国成立后,为缅怀英烈,政府在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在牡丹江市牡丹江畔修建的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群雕,这是城市的“红色地标”,同时群雕南侧,还修建了 “八女投江”纪念馆。
   许是源自心里对英烈的无限崇敬,曾两次独自参观过纪念馆,无不深深地被八位女英烈身上展现的,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以及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所震撼、触动。1934年隆冬,在随宁安八道河子抗日军民转移时,因长期饥饿,抗日烈士李元蓉妻女被冻僵在冰天雪地中,成为人们心中圣洁的冰雕雪塑。我站在《风雪中永远的雕像》前,代替情感的是百感交集的泪水。从此,八女英烈坚定的目光和英雄壮举,圣洁的雪塑冰雕母子图,以及纪念馆上方令人震撼的由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冷云等112位英烈头像组成的独特的圆形空间造型,就时不时地在眼前浮现,一幕幕血战沙场的壮举、一幕幕感人如歌的场景,无不令人潸然泪下且挥之不去。
   2009年,八位女烈士入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如今,战争消烟早已散尽,但英雄的背影愈加清晰。我们没能真正了解过他们的思想,但从他们的光辉历史事迹中,却能体会到深深的爱国情感。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涤荡着我们的初心,尤其在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