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19期 >2021-04-09编印

把一切献给党
刊发日期:2021-04-09 阅读次数: 作者:
  机械化公司 邓永德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对识字后读第一本小说《把一切献给党》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大概是在小学期间,那时除了课本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书籍可读,主要是因为穷没钱买书,而已经识字的我对读书又非常渴望。
   好在村里有一个在公社当主任的人家有一些书籍,他的三儿子和我是同班同学,于是我从他们家借到了第一本课外书籍。
   《把一切献给党》是吴运铎先生自传体小说,是他的真实经历。记得借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挑灯夜读。家里点的是煤油灯,因为读得太晚,父亲说浪费煤油要我赶紧吹灯睡觉,为此还差点挨打。但吹灯睡觉后脑海中始终萦绕着吴运铎童年时期在矿山的生活、在简陋的兵工厂制造火药的情景。
   那时在农村读书一般是早上9点后上学。上学前要把牛马赶到山上放好,砍一捆柴或割一背草回家后才去上课,下午4点左右放学后才把牛马赶回家。借到小说那几天因想看书没有砍柴割草,天天被父亲呵斥。
   但书中的故事让我如饥似渴,难以释手。大概三四天就读完并从头再读。
   吴运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从此,开始了与枪炮制造紧密相连的一生。1938年9月,吴运铎转辗到皖南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在革命队伍中他读完了中学课程,并自修了机械制造专业理论。先后在新四军二师军械制造厂和新四军兵工厂担任技术员、副厂长和厂长。当时条件十分困难,一无资料,二无材料,为了供应前方的军需。吴运铎毅然挑起了重担。为研制子弹,在敌人重重封锁下,找不到火药原料,只好找代用品。想方设法将红头火柴的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因为火柴头爆炸力太强,他就用锅灶上的烟锅子掺在一起,配成合用的火药。制造弹头的材料更加缺乏,他就试着把铅溶化了注入模型,做子弹头。但铅经不住高热,步枪有炸毁的危险,后改用铜元,放在弹头钢模里压成空筒,做成尖头的子弹头,里面灌上铅,才试验成功。在条件极端艰难、困苦的状况下,军工厂在吴运铎的带领下修复了大量枪械。为试制各种弹药,他先后数次严重负伤,砸坏了左腿,炸断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身上大大小小留下了无数伤疤。
   那是个对英雄崇拜的年代。那时读这本小说,兴趣点主要是打仗和制造枪炮的故事,对吴运铎的聪明和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佩服。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对这本小说的理解逐渐深入和透彻,一个“献”字才是这本小说的灵魂,也才是吴运铎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