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深圳地铁14号线肿瘤医院站进场施工以来,采用“先隧后站”法施工,与常规车站不同,该站应用盾构法扩建车站,并于全国率先采用“大盾构扩挖小盾构成型隧道技术”,该技术国内尚无成功应用先例,截至目前小盾构已顺利通过,大盾构正在始发井进行拼装。
主动出击,形成建设攻坚合力
肿瘤医院站于2020年5月启动前期筹备工作,为满足“先隧后站”法施工的工筹安排,项目倒排工期,顶着“起步就是倒计时”的巨大压力与动力,以“加大临时投入增加空间,以空间换时间”的思路迅速开展各项工作。
解决用地问题是该站进场后遇到的首个挑战。车站施工用地总面积52428平方米,其中42475平方米需占用林地。出于合理保护和使用林地资源的考虑,使用林地手续的办理自然马虎不得。依据先例,深圳地铁其他工地在各类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完成手续办理要8个月。对于“起步就是倒计时”的肿瘤医院站项目来说,谁也耗不起8个月。“必须以最短的时间办好林地手续,否则无法保证工期。”军令状一下,专项小组分头行动,人盯人、人盯事,挨个部门、挨个环节跟进。办理手续所需的25项资料全部备齐,仅用4个月办好了手续,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由于场地所在位置原本地势崎岖,前期要进行大量土石方处理及外运工作。在没有通道、没有正式工作面的情况下,要在15天内完成15.7万平方米的土石方处理,是压在项目团队身上的一座大山。
“移山”任务摆在眼前,要做就做最聪明的“愚公”,项目部采取“三步走”施工方案:第一步调整道路纵坡、场平标高,快速达到围护结构桩施工条件;第二步实施边坡排桩及坡面防护工程的同时,快速完成50%的土石方工程,形成第二次临时场平,确保整体围护结构施工完成;第三步完成剩余土石方工程,最终实现场平,达到主体结构施工条件。
此外,项目发现仅一条施工便道难以满足快速推进的需求,考虑到场地旁还有另外两个项目也在同步施工,项目部决定快速增加一条临时通道,此举缩短了共用道路长度,减小了相邻项目交叉施工的干扰,为后续快速施工奠定了基础。
技术助跑,创造小盾构过站条件
由于车站位于排背围山,边坡高达40米。按照常规,边坡防护施工需要3个月,按此计划将无法保证小盾构按期通过。在与专家团队现场调研并深入咨询后,采用一次开挖两级边坡后,进行防护的施工手段,将边坡施工时间缩短65%,使围护结构施工提前2个月介入。
尽管围护结构施工提前了2个月,但当时离小盾构过站节点的到来只剩下半个月,这意味着,车站大里程基坑盾构掘进方向,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时间最多只有半月。业主与项目部联合筹划,严密评估,紧急将原本设计方案中的端墙地下连续墙变更为工效更可控、质量有保证的咬合桩,最终仅用12天就完成了桩基础施工。2020年9月30日,小盾构顺利通过肿瘤医院站,对全线同步开通具有战略意义。
乘胜前进,创造大盾构始发条件
小盾构顺利过站后,大盾构按时下井成为了工程施工的首要任务——今年3月26日前必须移交场地,为大盾机下井实施扩挖作业创造条件。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到6个月,要无缝完成多项工序转换,还要克服期间春节工休与节后复产带来的多重压力,项目部打出一套五强化“组合拳”:强化施工准备超前性、强化生产组织严密性、强化生产计划严肃性、强化解决问题及时性、强化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有序性。
“组合拳”发挥极大功效,在短短的4个月内,先后完成了大里程60米平台降55米平台、质子中心边坡拆除降至55米高程、55米平台降51米平台、道路降至51米、小里程排桩场地回填至67.5米,共6次大的施工场地转换。针对地连墙施工中遇到硬岩地层,“硬拳”出击,采取旋挖机引孔,成槽机和双轮铣配合成槽,在春节前完成了所有地连墙浇筑,快速转入主体结构施工。
“春节前后要稳步推进工作,暂不休假!”项目部出实招、用真招鼓励参建人员留深过年。180多名建设者坚持留了下来,大年初三过完,一顶顶“小红帽”涌进现场,宛如千家万户门上的红灯笼,就这样,拉开了节后复工的火热局面。通过精细化管理举措,把任务细化到每天、落实到每一个班组,加大考核激励措施,稳步推进施工进展,大盾构始发井于3月11日开挖见底,一周后完成底板封底。3月26日盾构机设备陆续入场,目前已在井下顺利进行大盾构拼装作业。
每一个节点的胜利都值得铭记,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凝聚了建设者们的智慧和汗水。建设者李红白天跑工地,凌晨守现场,有时一天就睡3到4个小时;建设者蒋志权的儿子在春节前住院手术,他强忍着担忧与思念,留在现场没能回家;建设者袁荣超的女儿年前刚出生,他仅仅在家陪伴了妻子5天就返回了深圳……
这样的故事在14号线肿瘤医院站的工地还有太多,他们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新时代建设者的使命!
(何增旺 姚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