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徽州,层峦叠翠,遍野芬芳。站在合肥肥西区小庙镇皂林村的山坡上放眼远眺,一座已经建成的单跨引江济淮工程的特大型钢箱梁桥,在一马平川的沃野上显得格外壮观。
引江济淮是国务院批准的南水北调三条线路之一,作为一条跨越江淮分水岭的人工“天河”,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一路向北润泽皖北和豫东,将黄淮海平原沃野千里的梦想照进现实。
“引江济淮工程与G312合六叶公路相交,需新建一座公路桥跨越江淮运河。”四公司引江济淮J007-1标项目经理罗伟平说,“这座跨公路的钢箱梁桥全长280米,总用钢量达1.6万吨,桥面总宽52.5米,最大跨度达180米,在同类钢箱梁中主跨跨度居全国第二、安徽省第一。”
走在钢箱梁上,30多名工人在桥上忙碌不停,焊接、吊装、喷漆,一道道工序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据项目总工程师杜江波介绍,公路桥原先为G312国道既有道路,工程设计要求必须将国道改造为钢箱梁桥。项目先将国道改侧,建设一条临时保通路保障交通运输。为了建设这一桥梁,项目部克服了多个困难。
克服运输困难。所有钢材都是从300多公里外的武汉市到工地,由于桥面分四幅,1号桥和2号桥钢箱梁分33个整节段,3号桥和4号桥钢箱梁分32个整节段。因整节段体积过于庞大,重量逾10吨,经过实地调研,项目部采取汽车运输的方式将钢箱梁运至现场。一辆运输车辆仅能运输2个整节段,数百辆汽车在武汉与合肥之间来回穿梭,整整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克服吊装困难。箱梁体型巨大,必须采用32吨龙门吊吊装焊接施工,具有极大的安全风险,每次吊装都必须安排专人现场盯控。现场土质均为膨胀土,必须先修便道,硬化路面,施工吊装才有条件进行。膨胀土遇水便会成为稀泥,一脚踩下,甚至无法拔出,稀泥往往会持续3至4天,所以只有连续4天晴天才能勉强达到硬化施工条件。项目部每天都紧盯着天气预报,只要有一天达到施工条件,一线工人与劳务队伍都会抓住良机通宵达旦抢抓施工,谁也不知道错过这个机会,下一次吊装与道路硬化要等到何时。
克服焊接困难。由于整座大桥没有使用一颗螺栓,均为焊接完成,对焊接工艺要求极为严苛。全桥焊缝约2.7万米,钢箱梁顶、腹、底板肋板对接采用的是全熔透对接焊缝,质量等级一级。部分焊接还需钻入钢箱梁内部完成,施工工人需要站在不足一人高的钢箱梁内,顶着头灯与LED灯照明焊接。这样的施工,轮班工人每天需要坚持九个小时。夏日外部气温30-40℃,钢箱梁内部温度能达50℃以上,工人只能在凌晨进行施工,作息时间完全颠倒,这给焊接工人带来了极高的挑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超越常人的耐受力。高峰时期,这样的焊接工人高达100余人。
克服改迁困难。2020年5月,正当项目部准备开始施工1、2号桥面时,工人们从地下挖出了一根燃气管道。燃气管道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万万不可掘断,于是管线迁改就成了摆在眼前的直接困难。项目副经理袁大利为此事跑遍了大小政府与燃气公司,协调解决管线迁改事宜,终于在五月底完成了管线迁改工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进场以来,就有一钢铁厂专家直言,想在预定工期内完成剩下两幅桥面建设是不可能的,但项目班子通过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大了设备、人力、技术、材料等资源的投入,狠抓安全、促进度,聚焦重点、打亮点,攻克难点、保节点,打响了“抢晴天、战雨天、斗夜间”严把安全质量关的战斗口号,就在今年1月25日10点28分,随着公路桥1号、2号连续钢箱梁主跨顺利合龙,标志着引江济淮最大跨度的连续钢箱梁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实现全幅合龙,央视当天进行了报道。
如今,跨引江济淮工程的G312合六叶公路钢箱梁桥建设已经走向尾声,将于6月初按时通车。
(谢崇志 赖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