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 郭佳鑫
叔,大家都这样叫他。
但我,却不仅仅叫他叔。
大二那年初夏,天刚蒙蒙亮,我便搭上了赶往德阳的大巴车。等到达招就处时,早已是人山人海,这场招聘会的“竞争者”已经排到了门外。大约过了两小时,我强压着紧张躁动的心推开了初试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笔直的坐在椅子上,身穿深蓝色的POLO衫,脸上有微微胡茬,神情严肃,目光如炬,正看着我并不太拿得出手的简历。他突然微微一笑:“坐吧,介绍一下自己。”温和的语气瞬间让我放下紧张,畅所欲言。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那时我叫他面试官。
同年盛夏,正值暑假,得知有提前到公司学习的机会,便激动地收拾好行李,第二天早早的出发了,因为这对于还没毕业的我来说,弥足珍贵。坐了十四个小时的高铁,到上海时已是深夜了,车站里却还是川流不息。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向我招手,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亲自来接我这样一个实习生。接过我大包小包的行李,说“饿了吧,去吃夜宵,还有一群小伙伴等着你呢!”那晚我们把酒言欢,聊了很多。那时,我叫他唐书记。
去年季春,新冠疫情局势稍稍好转,我便再次奔赴两千公里外的上海,正式参加工作了。我被分配到试验室实习,身边的同龄人很多。我听见他们都称呼唐书记为“叔”。心想:这些难道都是他的侄儿吗?我好奇去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只知道跟着叫就好,更疑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身边的小伙伴,也跟叔更加熟悉了。恰逢五四青年节,搞团建活动,晚餐时,房间突然漆黑一片,莫不是停电了?只见门口熟悉的身影端着一份蛋糕,伴着生日歌徐徐向我走来,“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是你的生日啊!”身在异乡,无依无伴,叔却还能记得我的生日,看着他温暖的笑容不禁的泛起阵阵泪花。他几乎记得每位职工的生日,或是蛋糕或是红包;他几乎知道每位职工的爱好,并对这些都有所了解,涉猎广泛;他几乎加了每位职工的微信,常常关心问候。他就是这样一个内心细腻、常含感动的人。他也常常扮演情感导师,我们或许都会有不尽人意、充满烦恼的时候,但只要跟叔交谈,这些问题都能顺利解决。甚至看到我们发了一条不开心的朋友圈,便会主动为我们排忧解难,走出困境,不厌其烦的直到深夜。慢慢地,我能理解大家为什么都叫他叔了。因为他就像是亲叔叔一样细心地呵护我们。他是一个内心温暖、充满热情的人。
去年初冬,我被调到了综合部实习,工作相对之前就更繁重、更棘手了。对于从未接触过党群工作的我来说,简直是手足无措、无从下手。我和叔相隔一面墙,他的办公室就在隔壁,他便常常过来悉心指导,也许是我太愚笨,他甚至会在办公室里教我半天。那之后,我就成了他的小跟班,跟在他的身后,他也愿意带着我,带着我去参加各式各样的会议,去接待远方而来的客人,去看看这广袤的天地。有些场合里他会说:“这是我家侄儿,出来学习学习,长长见识。”是啊,对于农村出来的孩子,这些场面还真是长见识了。他常日里话很多,喜欢唠嗑,但安排起事情来就说一半留一半,看我怎样去摸索理解。我深知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用意,也明白“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道理。那时,我叫他师父。
前天晚上接到师父的电话:“在那边还习惯吗?如果受疫情影响不能回家过年的话,就到我这来过年。”到公司本部助勤有段时间了。既是想念,又多是不舍。说来也奇怪,当初离开父母参加工作时也无如此心境,也许正如《勤求》所言:“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