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00期 >2020-11-13编印

成兰之路
刊发日期:2020-11-13 阅读次数: 作者:
  成都公司 朱莉
         不知不觉,进入中铁五局工作已有十年。十年中,有艰辛、有快乐、有团聚、有别离;十年中,我们不断的成长,由弱冠之年,步入而立之年;十年中,我们不断改变,不断进步。在这十年中,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成兰岁月。
   2012年12月10日,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地刚举行完婚礼的我与先生就接到了去公司新中标的成兰铁路的人事调动通知。这次,我们修路修回了家乡——四川。
   山岭陡峭、余震频发、气候多变,这些都是川西地震艰险山区给成兰筑路人的下马威。不过成兰筑路人就有那种“你给我来下马威,我就给你来绊脚石”的气魄。一到项目驻地,没来得及休整和寒暄。我先生就与同事们开始找洞口、规划施工便道和驻地、进行施组编制、找测量点位等临建工程建设。我先生和同事们对照图纸,在现场进行反复对比研究,最终顺利开展安全评估、测绘设计了施工便道及驻地、规划选址了洞口、搅拌站、加工中心、机服站、炸药库等配套工程,打出了边设计边施工等一系统组合拳,为后续施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3年7月初,刚开工半年,成兰项目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爆发了百年一遇的“7.9”特大泥石流灾害。当时我们在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由于通讯中断,与外界失联,完全成了一座孤岛。但坐以待毙绝不是中铁五局人的行事风格,洪灾期间我们积极与当地村委组织联合巡视,互帮互助,确保了受困人员及村民的安全。几天后,在与指挥部取得联系后,积极组织大家撤离至土门乡中学。安顿好后,我们并未止步,而是一边集中组织管理人员及班组开展技术施工培训,一边配合指挥部进行导线复测、便道及其他临建设施的灾后重建。
   在抗灾重建的过程中,成兰项目锻造出了“坚韧不拔、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勇当先”的项目精神,引起全体参建人员的共鸣,引领着我们一起攻克难关。经过不懈努力,灾后重建工作以迅雷之势铺开并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让业主、当地政府和老乡都极为惊叹。
   2014年,我们所在的杨2#、杨3#工区,施工生产不断刷新着记录。但已经进入了正洞施工的杨家坪2#横洞正洞出现了边墙开裂、砼剥落,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般,随后杨家坪隧道全隧五个作业工区相继出现喷砼严重开裂、剥落,钢架扭曲破坏严重等大变形现象。经多方现场勘察研究,专家根据施工揭示的大变形段情况对杨家坪隧道进行了重新核实,杨家坪隧道俨然成了一个90%都是软岩大变形的隧道。成兰项目领导班子研究后决定在杨家坪3#工区选取代表性的大变形试验段进行试验,此次试验段试验结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杨家坪隧道的后续施工组织,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为此,不管是试验段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监控量测、工序卡控等工作,还是配合高校进行现场联合科研试验、影像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试验段总结等工作。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段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证。在认真分析总结了试验结果后,以两台阶带仰拱开挖工艺试验等为代表的软岩大变形成功控制并在全线进行了推广,自此,初支及时施作、快速封闭成环,使安全步距始终保持在20m左右成为了成兰项目控变形的一大有力措施,后打锚杆的施作更是成为了项目施工的亮点。中铁五局成兰6标成为了整个成兰铁路的一张名片,杨家坪隧道也成为了国内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的标杆。
   一说起在成兰的经历这个话题,我们确实经历了太多太多。不夸张的说,我们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成兰铁路——这是我们十年的筑路生涯中最精彩的八年、最辛苦的八年、也是收获最大的八年。我相信,“纵使前路荆棘坎坷,我们也愿面带微笑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