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队伍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局积极深化人员结构改革,建立“引、留、育、用”长效机制,逐步破除人才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成长进步慢等突出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做好“设计”,提升企业形象,吸引人才
一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引进质量。今年以来,先后与山东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高校选派优秀人才提前深入五局基层锻炼,了解企业文化,提高毕业生实践实战能力,提升企业知名度;大力支持合作高校导师深入局内项目实地科研,开展科技攻关,提升企业美誉度;同时,针对合作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给予优先录取等政策支持,实现校企双赢。今年招聘应届毕业生一本率、“985、211”双一流院校高校毕业生、研究生分别提高13.2%、21.5%、11.7%。二是大力推进三级子公司选址搬迁。由于企业历史原因,三级公司大多分布在衡广沿线,如韶关、郴州、衡阳,较大制约了人才的引进。今年以来五局大力推进三级公司搬迁省会等发达城市,五公司已正式搬址长沙,二公司、四公司分别选址武汉、东莞,加快了搬迁工作进度。相比去年,三家子公司应届毕业生投送简历总数量平均提升35%,本地高学历再就业人才简历投送数量平均提升52%,较好体现了地域优势。
二、打好“地基”,加强制度保障,留住人才
一是严格落实见习管理制度。按照《中铁五局高校毕业生见习管理办法》“专业对口、学用一致”的原则,将新员工一律分配到条件相对较好的项目部 (基层单位)见习,禁止直接分配到各级机关或者条件特别艰苦的项目见习。同时各单位根据见习生专业和岗位,指定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业务骨干担任见习指导老师,加大导师与徒弟的双向考核,确保师傅出经验、徒弟出成绩。二是坚决保障见习生待遇。明确规定了见习生薪酬标准、底线,按高校层次、专业类别、工作地点,对本科生发放300~900元/月的见习综合补贴,提升员工见习期间的工资收入。规定见习期间,见习生考勤考核由项目部负责,薪酬一律由公司本部代为发放,不得拖欠,有效保障见习生合法权益。三是督促倡导人文关怀。要求各单位加强与见习生的联系,随时了解、掌握见习生动态,监督项目部保障见习生正常的休息休假权利。同时,要求项目经理每季度、项目书记每月、指导老师每周和见习生集体或个别谈话不得少于一次。通过强化“管理、待遇、关怀”,今年新进员工离职率同比下降41.5%,较好发挥了稳定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
三、添好“砖瓦”,强化能力提升,培育人才
一是开展日常培训提升员工理论知识储备。今年以来,局工经、财务、人资、法规、宣传、投资、经营、工会等系统先后通过聘请高校老师授课、局内专家授课、先进人员交流等多方式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特别是开办了多个针对年轻员工的基础业务培训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工程测量、模拟项目管理、BIM技术运用等专业技术培训和竞赛,锻炼人才、发现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内部培训12场,参培人数约2100人次,其中35岁以下的参培员工占比高达72.6%,较往年大幅提高,较好提升了年轻人才的业务能力。二是强化导师带徒提升员工实践能力。出台了《中铁五局经营人员导师带徒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局范围选拔了20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导师,以及20位积极向上、勤奋专研的学徒结成“对子”,以重点培养方式,加快年轻员工成长,通过3~5年时间,培养和造就一支讲规矩、懂业务、善创新的年轻骨干队伍,为全局储备优秀人才。
四、用好“实材”,畅通成长渠道,用活人才
一是制定人才队伍战略规划。局在人资梳理全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股份公司要求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年轻干部培养计划,明确到2025年末,40岁及以下、35岁以下的三级公司领导班子正职、副职,局机关及直属单位领导人员占比,为全局年轻干部培养提供指引。二是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措施。先后修订了《中铁五局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中铁五局关于规范子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任工作的意见》《局直管中初级员工调配管理办法》等,为优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对优秀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加大岗位交流,让优秀年轻干部到企业关键岗位上历练。今年以来,累计提拔40岁以下科职以上干部385人,其中80后318人,90后67人。全局80后科级以上干部较去年同期增长32.1%,90后科级以上干部较去年同期增长45.6%,员工队伍呈现出蓬勃朝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不断夯实。 (公司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