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岭隧道斜井小里程二衬施工十点开盘(打混凝土),中午通知食堂把工人们的饭菜送进作业面来,还有我的!”
说话的人叫李泽民,一公司成昆项目副经理,今年52岁,是一位有着30年工龄,参与过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兰新高铁西宁隧道等重难点隧道工程的老党员……
李泽民的岳父李树发参加过老成昆铁路的建设。说起老成昆铁路的往事,李泽民如数家珍:老岳父说修建老成昆铁路时,要数峨边、金口河到甘洛这段最艰难。当时大渡河上没有桥,通过大渡河时,一根绳子横拴两岸,人悬空拉住绳索溜过去;前期没有机械设备,全是人力打隧道。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遇到一捅就塌的“烂摊子”、山泉涌动的“水帘洞”、四五十度高温的“火焰山”。有的隧道每前进一米,就会塌方一次,大家都是舍生忘死的干。
新成昆铁路也遭遇了同样问题。成昆项目所有的工点都是一面靠山,一面靠河。一下大雨,时常有泥石流,洪水,山体坍塌等突发情况险象环生。而隧道施工又有大断层带和大变形地段,还有低瓦斯,高地温,大涌水,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很大。
每遇到难题,大家情绪低落、心情沮丧的时候,李泽民就会和大家聊天谈心,说起老成昆铁路的故事,给大家鼓劲。
从2018年年初开始,大坪山隧道进口平导,1号横洞小里程、大里程先后出现了掌子面溜坍失稳、初支开裂变形侵限、平导填充面开裂凸起等问题,监控量测发出红色预警,施工被迫紧急暂停。
面对突发情况,项目立即把具有丰富隧道施工经验的李泽民,从原本包保的八月岭隧道进口,调到了大坪山隧道1号横洞负责大变形段施工。
初支开裂变形后的地段,让干活的工人望而却步。但这些险和难,在这位参与过众多重难点隧道施工、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铁汉子眼里,似乎不是大问题。
“都打起精神来,有我在,安安心心的干。变形段一天不处理好,我就一直在这里陪你们。”。
“嗓门特大,无论隧道里多么嘈杂,有多少机械在轰鸣,只要他一吼,没有人听不见的,且都会被他的气势所折服。”在变形试验段施工的1个半月时间,全体施工人员的饭菜都是送到隧道掌子面,李泽民就一直和工人们一起吃,每天睡觉不到5个小时。
“虽然工程依旧难干,但现在跟我老岳父那个年代修老成昆时候的困难和艰苦比,各方面的条件实在不知好多少倍。岩变我变,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共同想办法,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会上会下,李泽民反复给大家打气。
在李泽民主导下,大家一起努力拼搏,40米试验段经过不断优化,从最初的一天不到一个循环,到一天两个循环,进度不断加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且各项变形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成功总结出一套围岩大变形地段施工经验。在后续的施工中,创下了变形段月进尺65米的好成绩。
为人爽朗,性格乐呵,但是在质量安全问题上,却是一点都不打马虎。他管理的隧道口,所有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回回安全质量管理都评先。项目部安质部付孝林说,每天在隧道口开交班会,他总是会强调同一句话:“必须保证质量,也要保证进度,更要保证安全。”
空闲时,李泽民会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军旅岁月,回忆经历过的工地上的趣事。听他讲年轻时的囧事儿,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的。
每年,都有一些见习生分到成昆项目工作。为留住这些青年人才,每年清明节,李泽民都会抽时间带着他们到金口河铁道兵纪念馆参观,到成昆铁路纪念碑前瞻仰,观看反映成昆铁路筑路史的纪录片 《老成昆铁路》,激励青年员工传承成昆铁路精神,找准人生坐标。
2016年7月,见习生童甲修被分配到成昆项目工作,第一次在隧道里呆了一整天,身上被汗水和涌水湿了一个透。晚上又累又困,想到舒适的城市生活,不觉垂头丧气。师傅李泽民敲响了他的房门,送来了干净的工作服,并到厨房给他煮了碗鸡蛋面。当时的童甲修就坚定了在成昆项目好好干下去的决心。
李泽民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传授青年员工关于隧道软弱围岩的施工方法,并在一次次施工作业中悉心指导,激励成长。2018年2月,童甲修就成为了作业队的技术负责人。
李泽民开心地说,这些年轻人就像一粒粒梦想的种子,将“成昆精神”根植于新的岗位上,新的工作。
(王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