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088期 >2020-08-14编印

血染塔山
刊发日期:2020-08-14 阅读次数: 作者:
  四公司 伍毅夫
   今年是成昆铁路通车50周年纪念的日子。晏忠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50年了,但至今我还怀念他。
   晏忠科是我的战友,也是我的老乡,我们同在一个班,是要好的同志加兄弟。他是1965年从四川营山县入路的,那年才19岁,虽然个子不高,但很精神,朝气蓬勃。入路不久,在成昆线尼日一号隧道施工中,他主动要求承担打风钻的工作,没多久便成为班里一名熟练的风枪手,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务,经常受到班长和同志们的赞扬。多次被处里评为 “五好职工”。
   尼日一号隧道打通后,我们步行向喜德县新工地迁移。从尼日一号隧道到新工地要走几天,一路上他经常给大家讲些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格外高兴,走起路来也挺轻松,所以大家都叫他“故事大王”。我和他在一起总感受到快乐,总能看到一股执着的力量和顽强的精神。
   在喜德县附近,我们队(原铁二局八〇四队)担负塔山二号隧道的施工任务。这个洞子不长,但石质相当破碎,埋层浅,经常发生塌方。一次发生大塌方,压垮了七排排架,山体都塌了有10米多。眼看通车的时间一天天逼近,大家怀着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紧迫心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当时的机械设备很差,材料又短缺,很多活都得靠人干。晏忠科是班里的组长兼隧道找顶工,他总是带头去干一些难干的艰苦活。每次放炮后,他总是最先一个人进洞,毫无畏惧地去把掌子面顶部的一些松动石头用钢钎撬掉,把危石找干净,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有一次他站在一条自制的高脚板凳上处理危石,忽然一块石头掉下来,把高脚板凳一头砸翻了,晏忠科也从凳子上摔下来,我看到这幕都胆颤心惊,他却处之泰然,好像很习惯了一样,在一旁的工人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下班后在回驻地的路上我对他说:“今天你好危险!”他却笑了笑回答道:“在导坑里搞开挖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经常遇到的事,这找顶的活总得有人干,只要胆大心细,就不会有问题。”
   为了提前成昆线的开通时间,上级决定塔山二号隧道铺完轨后才开始压浆。打眼压浆是在一个铁架上进行,晏忠科这个组又承担了隧道顶部打眼灌浆的任务。一天中午,炊事班给我们组送饭到工地,我和晏忠科边吃饭边谈论修通了成昆线一同坐火车从成都到昆明走一趟,在这条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上坐着火车看看我们打通的隧道,是什么样的幸福感觉。
   晏忠科吃完饭第一个进洞爬到架子上做准备工作,这时,新运处一辆蒸汽机车拖着一台悬臂起重吊车急驶进洞,由于吊车悬臂没有完全落下到位,超出规定的高度,撞垮了隧道里的压浆平台,站在平台上的晏忠科被摔倒在道床上。火车司机拉响了警报器,我和组里的几个工友听到这急促的警报声,知道出事了,忙放下碗筷拼命奔向隧道。在事故现场,我看到晏忠科躺在道床上,鲜血染红了枕木,也染红了石碴和钢轨。我们急忙把晏忠科抬出洞外,前来救助的队部医生用手摸了摸他的胸膛和鼻子,眼泪夺眶而出。我站在旁边见到这情景知道他不行了,扑上去抱着他的头,不停的呼喊:“忠科!忠科!”他没有睁开眼睛,只有听见大凉山的回音——“他已经去了,去了很远的地方。”
   晏忠科走得太快了,他才20多岁。他没看到成昆铁路通车典礼上的彩车,也没坐上一趟从成都开往昆明的火车,只修了第一条铁路就走了,鲜血撒在了成昆铁路的路基上。
   队部开了一个简朴的追悼会,我和组里几个同志将他安葬在喜德火车站附近的烈士陵园里,这个烈士陵园里安葬的都是为建设成昆铁路牺牲的筑路人。离开陵园时我心里默默地说道,等成昆线通车后一定来看你。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通车,我在离开成昆线的前一个星期天,特地走了十几里路到喜德火车站附近山坡上的烈土陵园看望战友晏忠科,向他作最后一次告别。我缓步走到晏忠科的墓前,墓碑上刻着“晏忠科同志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我在墓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好好安息吧!忠科,你修的第一条铁路——成昆铁路通车了。”我们永远记住你,祖国永远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