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084期 >2020-07-17编印

通达隧道 通达四方
——写在玉磨铁路通达隧道贯通之际
刊发日期:2020-07-17 阅读次数: 作者:魏元滨
        7月16日凌晨4点30分,彩云之南,哀牢山腹地的通达隧道内一声沉闷炮响,全长11298米、全线17个重难点工程的通达隧道,在4年多的艰苦鏖战中面全隧贯通了。
   承担进口大里程施工的第一架子队与承担2号斜井小里程施工的第三架子队的一线员工们,涌向隧道贯通面,摇旗呐喊、相拥而泣,为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高兴得留下了难言的泪水。
   这是一支英勇的铁军队伍,他们战突泥、斗涌水、过断层、熬高温,从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这是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建设者,离家千里、别妻离子,他们心中充满坚毅,脸上带着倔强,无数个日夜的坚定、无数滴汗水的付出,哀牢山天堑变通途,通达隧道通达四方。
   家在深山无人识
   2016年4月,茫茫哀牢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来了一群行色匆匆的大忙人。他们往山沟里一扎,就与山为友,与鸟为邻,不分昼夜奔波忙碌。
   不知不觉间,施工便道通了,材料和机具设备进场了,整齐划一的活动板房立起来了。食堂有了,宿舍有了,办公室有了,会议室有了,就连篮球场也硬化了……尽管简朴,但很实用。
   生活好才能工作好。在这里,除了统一的标配,个性化的生活也不少见。老张在宿舍里养起了兰花,老李在附近河沟开始了垂钓,小谢在网上当起了话痨,赵姐在空地上练起了晨操……这就是家,这就是这群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高有矮,有胖有瘦的建设者的生活家园。
   大山深谷的动静响起来了。披荆斩棘的测量员在沟壑纵横间敏捷如猿,找到了精准的线路坐标,忙着埋桩设点,精确定位。轰鸣的挖掘机、自卸汽车和空压机响起来了,“突突突,突突突”的风钻声响起了,劳动号子声,甚至连食堂大厨的切菜声也不甘示弱,掺和着、比拼着,你来我往,各自展示着特有的魅力和风采。一个坚定的共同目标持续着、翻腾着——站好位,盯好岗,履好职,尽好责,勠力同心向大山深处挺进,早日贯通通达隧道。
   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年复一年的从事着平凡但不平庸的工作。花开花谢,春去春来,岁月的年轮刻上了额头,记在了心头。
   一朝通达天下知
   长隧短打,以空间换时间,是确保长大隧道工期的成熟施工方法。通达隧道概莫能外。受山高箐深的影响,通达隧道出口位于悬崖上,不能形成作业面,只能通过进口、1号斜井、2号斜井向正洞发起冲锋。项目管理团队多次现场踏勘,结合图纸和施工能力,对斜井位置进行了统筹谋划,以达到任务分配均衡、施工时间相差无几、整体施工有序推进。
   全长11298米的通达隧道,于是被分割成了7小段。从进口DK110+590向大里程掘进,这就是进口工作面,于2016年8月11日开始进洞施工,由第一架子队负责。
   经过勘探和设计,一条935米长的斜井向正洞斜靠而去,于2016年9月28日开工,于2017年9月29日在DK113+850处与正洞相交。以此为三岔口,一端向进口端掘进,形成一个斜井小里程正洞工作面;一端向出口端掘进,又形成另一个斜井大里程正洞工作面。同样是这条1号斜井,在PDK113+830处与正洞平行往出口方向,又增开了一条1466米长的平行导坑,以其身小敏捷、身轻如燕而把正洞甩在了后面,一面解决隧道排水,一面探明地质情况,一面发挥增加工作面的作用。这条平行导坑在DK115+316前端拐弯转向正洞,于2018年8月22日与正洞线路相交,又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个向进口端掘进,一个向出口端掘进。这就是一号斜井,由第二架子队负责施工。
   第三架子队于2016年8月16日开工的2号斜井长595米,于2017年3月10日在DK120+250处与正洞相交,形成两个工作面:一个向出口端掘进,一个向进口端掘进。这样,只有一个自然施工作业面的通达隧道,被建设者分割包抄创造出了7个工作面,在保证工期上抢得了先机。
   通达隧道的难不仅在于长,更在于地质复杂。从图纸中揭示,通达隧道集涌水、突泥、断层、蚀变带、高地温等于一身。这只是图纸揭示的困难,也只是设计阶段的趋势预判,并不能代表实际施工中的具体困难。通俗地说,存在个别与整体的区别。前方地质情况不明,就得先行试探,超前水平钻、加深炮孔、TSP、地质扫描等,就成了施工中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不同的工艺工法,成为施工中保证安全质量的最大屏障,也是施工的最重要遵循。
   施工得讲科学,但科学并不能全部解释施工,就如同一些自然现象并不一定有科学的解释一样。尽管施工风险客观存在,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必须贯穿高风险隧道的施工。遇到软弱围岩,就“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成环”,用三步微台阶法或七步开挖法稳扎稳打;遇到硬围岩,就实施光面爆破,保持好围岩自稳性,长攻强攻,节约施工时间。尽管围岩变施工方法也跟着变,但一些突发因素也还是难以避免,生产进度也时常亦步亦趋、举步维艰。2017年3月,1号斜井出现大量涌水,日涌水量达到2万立方米,架子二队帷幕注浆15天才止住涌水;2019年3月3日,DK115+786出现涌水和突泥,直至5月31日正洞掘进才恢复施工;架子三队于2019年2月22日在DK118+784遇到突泥,鏖战至3月5日正洞掘进才恢复施工;2019年7月25日,DK118+552出现特大涌水,喷射出近15米长水柱,直至8月1日正洞掘进才恢复。
   办法总比困难多,刚毅倔强的建设者从来没有被困难吓倒。隧道内二衬拱顶气温高达50℃,湿喷时气温高达40℃,洞内其它区域气温达32℃。温度高,他们就增大人员储备,轮番上阵,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加强通风,甚至辅以冰块降温。隧道内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施工人员呼吸困难,他们就增加通风设施,全天候通风排烟。隧道内涌水大,尤其是处于反坡施工的2号斜井作业面,他们就组织专业反坡排水施工队,专司洞内排水,硬是把齐腰深的涌水压在水仓里,再也抬不起头。在他们眼里,进度、安全、质量大于一切。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付出,最终换来了预期的回报。2019年6月7日进口与1号小里程贯通;6月12日,2号斜井大里程贯通;11月26日,1号斜井大里程与平导小里程贯通。2020年7月16日,经过1382天的艰苦鏖战,终于又贯通了1号斜井平导大里程与2号斜井小里程段,通达隧道贯通。
   名副其实的先锋战士
   事在人为,人为事成。通达隧道的建设者在两次缩短工期后,提前15天贯通隧道。他们无愧于先锋战士称号。
   他叫权永恒,架子一队队长,现已调到更加严酷的安定隧道1号斜井,快马加鞭追赶着工期。他抓安全不怕得罪人,抓质量不怕惹人恨,抓进度不怕掉身肉,成天扎在现场,抓施组安排,抓工序衔接,抓循环时间,盯控工序转换关键环节,成了工地的“拼命三郎”。在他的带动下,架子一队在通达隧道施工中屡创佳绩,两次提前完成了节点工期,多次刷新月成洞和月掘进施工工序新记录。四年如一日,战斗在施工一线,遇困难就上,遇荣誉就让,把组织交办的任务看得高于一切,展示了一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勇强当的责任意识。对于他的奉献与付出,定然不会忘却,3次被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党委、2次被五公司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他又被中铁五局党委评为了优秀共产党员。
   他叫王淇民,架子一队技术主管。在近四年时光里,他从迷茫到坚定,从胆怯到自信,从生疏到熟练,从外行到内行,已经慢慢蜕变和成长为基层技术管理骨干。架子一队除承担通达隧道进口施工任务外,还同时承担着3个短隧道、1座大桥以及涵洞和路基工程。管线长、工点多,现场技术工作繁琐。为确保现场施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提升,把技术先行始终落实到测量放线、技术交底、施工放样和技术方案优化等基础工作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里最艰苦,他就如钉子钉在哪里。他如不知疲倦的“小牛犊”,经常废寝忘食,主动放弃节假日休假,把心思都用在了重难点工程的攻坚克难上,四个春节只回了一次家。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他先后获得玉磨铁路“安康杯”知识竞赛第二名,CAD工程制图第一名,第五届“中铁五局金牌职工”,玉磨铁路建设“先进个人”。
   他叫刘家勇,不到50岁就满头银发。他总以“小我”的状态说:“能参加家乡的铁路建设,报恩家乡人民是我的幸福。”参加工作20多年,他先后参与了南昆铁路、朔黄铁路、渝怀铁路、宜万铁路、蒙河铁路、玉磨铁路六条铁路建设,把三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奉献给了家乡的铁路事业。在2号斜井,面对日涌水4.5万立方米的险情,在“反排队”队长万小平点将时,他欣然应允,以项目部机械服务站站长的身份兼职做起了“反排队”技术主管,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四年的艰苦鏖战,他们只是通达隧道一线员工的一个缩影。除了他们,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看似平常却志强毅坚的建设者,他们中有我叫不全名字的农民工,有朝气蓬勃的技术管理骨干,有已经离开工地转战它方的开路者,也有劳心费神的管理领导。
   时光荏苒。通达隧道贯通了,但是建设者,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丝毫懈怠,因为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就在眼前——9月30日,要贯通玉磨铁路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安定隧道。
  (魏元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