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079期 >2020-06-14编印

芒种忆插秧往事
刊发日期:2020-06-14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 陈 彬
   芒种芒种,北方有芒的收,南方有芒的种。昨天跟父亲通话,他说正好在插晚稻。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做农活,尤其是插秧的很多事情来。
   移秧插秧是农事中最考验技艺的农活,所以印象最为深刻。插秧之前要先移秧。移秧有三个关键。拔秧要齐根,捆秧要勤练,最后是洗秧,洗秧是为了洗去秧苗厚实的泥巴,方便转运成担的秧苗。
   插秧是一场小型的农业劳动竞赛。父亲常说,农活干的好不好,首先看插秧插的好不好。插秧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更是一个“面子”活,一个技术活。秧苗插的整齐端正,规规矩矩,间疏有致,那才叫水平。父亲非常在意这个面子活,我们兄弟俩十来岁就被赶下了田里,干的第一件大的农活,就是插秧。不但“学”的早,而且还要拉我们到田间垄头,“观摩学习”别人家插的秧苗,评点好坏,谁家的秧插的歪七扭八跟“扭蛇”一样,谁家的一板一眼,跟列了队,画了线一样。
   说起插秧来,实在是有许多门门道道。插秧之前,先要拉线,跟木匠拉墨线一个道理。从田头拉到田尾,用粗实的尼龙线,把田分为两块,线拉好了就有了准绳。我家是不拉线的,因为据父亲说,从爷爷辈起,就是只在田端立一根扁担,对着扁担去看齐,从小开始锻炼,熟能生巧,到了后来,心中有了线,连扁担都是不能立的,规矩方寸,尽在心中。拉好线后,就是分秧甩秧,成捆的秧苗匀称地撒到田间,以免分秧插田时候,再起身去搬秧苗,这是提高工效的重要方法。最后是赛秧。赛秧是一家人一起劳作,既协作又比超赶的劳动竞赛,既辛苦又甜蜜。一般是父亲领头,父亲是不用拉线的,但是插的整齐,像“码文字”一样,行距间距首对齐都很规整,母亲跟在后头,技术就要稍微逊色些,但是基本还是齐整,好看的,我们俩兄弟就有点“山舞银蛇”了,越到后面越是稀疏错落不齐。这场劳动竞赛,我们两兄弟注定是落后者,不过,赶着弟弟“脚”插秧,或者不被兄弟“赶脚”,才是插秧的乐趣所在。一场秧插下来至少三四个小时,基本都不带直身伸胳膊喘气的。
   芒种时节的白天特别闷热,热气蒸腾着水汽扑面而来,汗水就扑腾扑腾地下来。所以我家特别喜欢晚上插秧,晚上就着淡淡的月光,再前蔸的影子里,插下新的秧蔸,也是一门技术活,蛙鸣虫啁,风送月移,这个时候插秧,好比泼墨作画一样,全凭心中感觉。翌日早晨一看,秧苗插的好坏,泾渭分明,但凡“笔走龙蛇”“东倒西歪”,少不了我们两兄弟的杰作。
   插秧毫无疑问是个苦活累活,尤其是要长时间弯腰。不过但凡我们一抱怨,父亲就教育我们:“小孩子家家的,哪来的腰?”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真的不懂这句话,小孩子怎么就没有腰了,小孩子的腰就不是腰了吗?
   后来慢慢明白了一点了:就好比,芒种不种,就会春不耕,秋无收。之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如果不能从小吃苦耐劳,辛勤努力,等到长大了,就算有了腰,也是弯的了,伸不直了。虽然父亲后来去经商不是很成功,但是我一直认为,作为农民,稼穑渔牧之事,技术过硬,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农民,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子女,他确实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父亲,吃苦耐劳绝对是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