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机修或许称不上是什么大事,但吴昌贵不这样想,他知道,一个小小的零件足以对施工安全、效率、成本产生巨大影响。他一直坚持的,就是修好每一个零件,做好每一件小事。
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吴昌贵觉得自己身上光有一股冲劲。
有一次,工班里新来了一台变形式锯轨机需要更换钢道活塞,吴昌贵他主动请缨,第一道工序气环安装顺畅地结束后油环也稳妥地装了上去,但最后吴昌贵却因为用劲过大直接将活塞环扳断了。。
这股冲劲带给他更多的还是好处,一直推着他不断成长。
安装龙门架是高空作业,吴昌贵却有恐高症。他觉得恐高只是心理上的问题,多次攀爬之后,他恐高的症状真的减轻了不少,整个梁场建完,和他朝夕相处的现场人员都没察觉过在他身上发生过的这些挣扎。
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一修就是好几个小时,吴昌贵的腰椎开始出现问题,也落下了不能久站的毛病。
但他对机修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
2019年10月13日零点,吴昌贵接到电话,工地八方料车储油管爆破。这一通电话将他的困意完全打消,他急匆匆从项目部赶往工地却发现基地的储油管跟料车上的接口不一致,只好跑到机械修理店重新把接口压一遍,再赶回现场,几个来回终于解决了问题。
吴昌贵笑谈电话是他二十四小时待工的警报器,听到电话铃声便像是惊弓之鸟。
一次,吴昌贵凌晨接到电话,听到“车坏了”,他来不及问具体情况,立马就往工地上赶,在工地上找不到人后,又把所有机械设备都检查了一遍才打电话过去确认,原来是物资供应商的道渣车出现问题,错打给了吴昌贵。
从事机修以来,只要工地还在开工,吴昌贵就不太敢出远门,他说,“一有险情怕赶不回去”。凭着一股冲劲和不服输的性格,吴昌贵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王牌工匠。
工作这么多年来,吴昌贵搞了不少技术研发。
“这个改得好,回去以后也要这么改。”八方车混凝土进料口太薄,进料时冲击力大容易磨损,吴昌贵就想着在进料口处加厚一层来增强耐磨性,工厂回访时按照吴昌贵的方式改进了设备。
2017年在济青项目部卸长轨的过程时,吴昌贵发现一个问题,每卸一车长轨大概要十一个小时,效率很低,而且工人跑上跑下很辛苦,吴昌贵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省力地把长轨卸下来。”
以往的群吊都是单钩,如果多加上一个挂钩,效率是不是就能提升一倍?吴昌贵立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项目领导。领导让吴昌贵和机备部尽快做出样品看看实际效果,量尺寸、绘图纸、加工,吴昌贵仅用三天时间就把样品做好了,拿到现场试用后效果很好,卸一车料只需五至六小时,节省了近一半的时间。该技术形成的研究成果《500米长轨双钩装卸技术革新》也获得国家级专利。
2019年4月吴昌贵到上海地铁14号线任职机修班班长,这是他参加工作十多年来第一次参与地铁项目。该项目在全公司率先使用轮胎式铺轨机等新型设备,吴昌贵想,“这是个好机会,要做出成果来,为之后应用这些设备的项目提供经验。”作为项目唯一一名专业机修人员,吴昌贵除包揽所有日常修理工作外,还研究改造了“轮胎式铺轨车可调节电缆支架”“轮轨式运板车内外轨电磁阀”两项技术成果,参与《轮轨式施工设备技术革新》并获得六公司五小成果二等奖。
从修理工到工班长一路走来,吴昌贵用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精神,解读和诠释着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出非凡的风采。
(郭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