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053期 >2019-11-29编印

狂欢背后
刊发日期:2019-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五公司 田佳欣    
  
    不知何时开始,“6·18”“双十一”“双十二”......渐渐成为生活中举足轻重的“节日”。无数美少女磨刀霍霍向淘宝——剁手、付定金、结尾款,俨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秋韵未央,孟冬渐寒。又一年“双十一”来袭,帅哥靓女早已步入了取快递、拆快递、验真伪、写评论的无限循环。火热氛围的背后,呈现着这样一幅景致——有人欣喜满足,有人不为所动;有人对大众的狂欢趋之若鹜,有人则暗讽从众倾向的迷糊疯狂。双十一的背后,狂欢?盲从?是“乌合之众”的真实再现?还是互联模式的迈进改变了时代的选择?
   复杂的驱动力,让我对此不敢妄加断言。无可厚非,作为电商,引导顾客的消费倾向,为顾客创造切实可见的消费动机,着实提高了电商自身的进项效益。但作为商品行为,交易的价值是供行为双方选择的,提供的是对等的“收益”预期,亦为消费者带去了莫大好处。
   如今,已告别那个温饱难觅的年代,生活过得去是常态,过得好成为追求——这便谈及幸福指数,一个常触碰神经的敏感字眼。作为迈步在时代浪尖的群体,年轻大众尚且缺乏低奢生活的资本,但耕耘小资的倾向,早已深入人心,或许每月缩紧部分闲余开支,便可调整生活的档次。
   作为互联时代的忠实者、领军人——青年群体在激荡的社会洪流下,亦积压着过多的负面情绪。社交软件上自怨自艾:“万家灯火却无一盏为我点亮”“凌晨三点的我在加班,你呢?”“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等等,一系列自我无奈的感叹,亦揭示着繁荣带来的负担。面对生活压力,作为最激进、最脆弱的群体,年轻人得以良性排解的方式,亦不外乎于敷一片适合自己的面膜,吃一顿营养健康的晚餐,每一个“小心翼翼”寻求幸福的惬意,便是带来了诸如 “双十一”般廉价的、迷惑的、肆意的购买需求。
   双十一的狂欢,就年轻群体而言,着实是谨小慎微地宣泄对生活适配性的调节。它的数据惊人,流量极大,但并非仅如它表面那般疯狂、无理乃至所谓的“奢靡”,它是商业行径的反馈,其实亦是不同社会群体潜在 “欠状态”的掩映与流露,是无数年轻群体或同或不同的追求、诉说和呐喊。
   作为参与到“双十一”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刚入社会,如无数年轻人一般,规划着梦想,坚持着原则,期待着成长。我们认真地生活,追求着一路本可能存在的惬意,让所能宣泄的“幸福”点亮了不断向自己靠近的目标。“双十一”的狂欢,是我们于时代更替下的浅浅一景,是对既有生活潜在期望地诉求,更是我们这批逐渐成长的“孩子”,适应着时代,适应着洪流,调配着自我的、最含蓄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