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3031期 >2019-06-21编印

“我愿像盾构一样,只进不退”
——记电务城通公司“十大杰出青年”王敏
刊发日期:2019-06-21 阅读次数: 作者:王中天李擎柱
  王敏,男,1987年出生,工程师,共产党员,2010年7月南华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先后在电务城通公司昆明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深圳地铁11号线、广州地铁21、11、13号线、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从一个盾构维保见习生到现在的项目常务副经理,他用智慧和汗水抒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美篇章。
   初窥堂奥 夯实基础
   王敏工作的第一站是昆明地铁项目部,从事盾构维保见习工作。项目领导安排盾构作业队长给他当师傅,师傅每天带着他步行4公里,进出盾构隧道区间3、4次,维护保养设备。隧道里闷热潮湿,工作服湿了干,干了湿。巨大落差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一时间让他无所适从。直至某次维护工作中出言顶撞师傅:“干维保太辛苦,我又不是学这个的,凭啥要干?”师傅当即大喝:“你跟着我想干就干,不想干趁早滚蛋。你以为盾构维保工作这么好干吗?盾构是国之重器,岂容你轻视。”此刻年轻气盛的王敏如梦初醒,心里暗自较劲“别人能做的我也可以做好”,从此,他本着“以学促思、以学促行、以学促干”的学习态度,不断在理论与现场实操中提升盾构维保、操作技能,夯实基础后接手盾构司机工作,当看到自己操作的盾构机在隧道区间平稳推进时,王敏深深地感受到“国之重器”的不简单与奇特。
   立足岗位 稳中求进
   经过一年扎扎实实地盾构施工见习,2011年王敏开始负责盾构施工技术工作,先后任项目技术主管、工程部副部长,参与了长沙地铁2号线、深圳地铁11号线盾构空推、深孔爆破、盾构过硬岩、带压开舱等技术管理工作,独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创优计划》《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盾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作业要点卡片》《盾构施工应急预案》等技术文件。2012年至2014年是王敏快速成长的3年,完成一篇盾构机空推技术论文,一篇盾构换刀技术论文,参与完成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其中《深圳地铁11号线宝碧区间复杂条件下盾构施工关键技术与风险控制》科研项目获得施工企业协会二等奖。
   迎难而上 创效享誉
   2015年,他转战广州地铁21号线,担任工程部长,负责项目前期筹备和二次经营工作,在盾构加固措施、区间建筑物保护措施变更方面,增加概算200多万元。项目实施阶段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完成科研课题一项,省级工法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面对项目浅埋富水砂层的施工风险,他积极探索,与河海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在渣土改良、盾构注浆、掘进参数、施工管理方面的研究取得成效,最终带领团队实现盾构机在富含水沙层无水接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又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广州地铁21号线盾构穿越浅埋富水砂层关键技术与风险控制》成果获得广州地铁业主的高度好评。
   2016年,他负责广州地铁11号线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投标和经营工作,主动开展前期走访,施工调查,积极沟通,租用民房改造成项目驻地,此举为项目节约成本约50余万元,并对设计及概算进行优化,为项目实施阶段的盈利做了良好的铺垫。担任项目总工后,他大力推广项目标准化施工管理,从方案编制到现场实施,均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管控,现场施工组织、安全文明施工多次得到上级单位高度好评。
   十年一剑 霜刃露锋
   2018年3月,广州地铁13号线二期工程中标,王敏凭借过人的业绩和技术能力,被委任为项目常务副经理。4月的羊城,气温高达36摄氏度,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雨水,给施工带来多重困难。“那段时间他像个铁人,每天只睡3、4个小时。”熟悉他的人都这么说。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最终他带领团队仅用25天便完成了驻地建设工作,实现全线工点首开。
   受施工场地限制,盾构井面积仅120平,总长13米,远低于盾构机整体80米长度,无法进行盾构整体始发。他积极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对专项施工方案和各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多次邀请盾构施工专家进行论证评审,制定出“始发井暗挖12米,盾构空推至暗挖隧道内,再进行盾构分体始发”的专项施工方案。同时,放弃传统的电瓶车编组出渣形式,创新应用洞内水平皮带运输及井口垂直提升系统,提高出土效率和掘进速度,降低了运输成本。
   2018年12月11日,顺利实现广州地铁十三号全线首台盾构始发。十年一瞬间,王敏将梦想与奉献写在奋斗的人生中。王敏说,“我愿像盾构一样,只进不退,一往无前。”
  (王中天 李擎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