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029期 >2019-06-07编印

爱的味道
刊发日期:2019-06-07 阅读次数: 作者:
  电务城通公司 杨为明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哼着这熟悉的民谣,又迎来了一年端午节。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们,端午节这天一定要吃粽子。吃粽子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出生于60年代初,那个年代经济落后,生活水平差。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前二天,妈妈都会将早早买好的糯米淘干净后,沥干放到大盆子里,然后准备绳子、剪刀、靠背的椅子,等到晚上吃完饭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妈妈包粽子时,我们三姐妹就围着妈妈,看妈妈包粽子,妈妈包粽子时需要我们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因为包粽子时要用绳子捆粽子,绳子绑在椅子上,绑粽子时需要有一个向后的拉力才能将粽子绑紧。这样椅子上就需要坐一个人来平衡这种拉力,我们三姐妹都喜欢去坐椅子,坐在椅子上,看着妈妈包粽子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妈妈把洗好的粽叶做成漏斗形状,尖尖的,然后用勺子将糯米放在用粽叶做好的漏斗里,用一只筷子慢慢将糯米扎紧后再用绳子把粽子捆紧,妈妈还告诉我们,如果糯米没扎紧,煮出来的粽子就是稀松的,就不好吃,有的时候,妈妈还在粽子里放一粒红枣,放点绿豆,但从来没有放过肉,因为当时的肉还是奢侈品,我们每月每人才二斤肉票,平常都不够吃,哪里还有肉包粽子呢?那个年代,能吃上粽子已经不容易了。粽子很难煮熟,要煮二个多小时才能熟透。我们常常是在等待中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粽子的香味就飘进了我们鼻子里,妈妈早已经帮我们把粽子准备好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用剪刀剪开粽子上的绳子,剥开一层层的粽叶,熟悉的味道便扑鼻而来,让我回味无穷.....
   现在的端午节,依旧是那么酥软的糯米,依旧是那么甜蜜的红枣,可就是没有了从前端午节的感觉,今年的端午节我决定回老家看望妈妈,重温儿时端午节的感觉。几十年的沧桑,八十多岁的妈妈手脚还是那么利索,包粽子的习惯依然没有变,一把椅子,两个盆子,小小粽叶包着清水粽子,今年的端午我要改变一下,让妈妈坐在椅子上,我来学着妈妈当年的样子,包妈妈当年的粽子,因为妈妈的粽子,有爱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