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3026期 >2019-05-17编印

身边的匠心达人
刊发日期:2019-05-17 阅读次数: 作者:李 峰 吴红静
  □ 李 峰 吴红静
   所谓匠人,始于心,终于行,不囿于行业。
   近年来,局先后在培训中心创建贵州省命名的李吉盾构技能大师工作室,刘玉峰接触网技能大师工作室,王立新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些大师工作室立足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
   “穿山甲”——李吉
   说起李吉,没人不佩服的,刚刚30岁出头,却在是响当当的盾构操作特级技师。
   八年前,从翻译德国海瑞克盾构几百页的英文资料开始,硬是用了四个月熟练把握了盾构操作规程。把平时盾构出现的各种故障及处理过程,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15万字的工作笔记,见证了一位青铜成长为一名懂技能、会管理的地铁盾构操作王者的蜕变。
   先后参加沈阳、大连、南京和长沙地铁等项目盾构施工与管理,提出盾构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最合理最有效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参数的控制和技术的创新,既维护了盾构使用寿命,又保证了掘进施工进度,有效控制和避免地表沉降等不安全因素;发明了钢套箱用于盾构始发与接收的新工艺,使得漏水和漏砂等不良情况得以避免;主持设计研究的电瓶车强制跳道装置,使电瓶车溜车,造成设备人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设计研究的龙门吊轨行区障碍物自动感应限位装置,避免了龙门吊行走运行过程中,伤人伤设备事故。
   编写了《软土地层盾构掘进厚浆同步压注施工工法》,获评2014年度公路工程工法。去年,研发的5项创新成果,有4项正在申报国家实用型技术专利。
   编写了 《盾构机常见故障处理》培训教材,先后培训参加中国中铁盾构机械操作技能大赛选手20余人,培训后的参赛选手连续两届获大赛团体第一名。
   2016年,李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2017年,获中国中铁第四届 “十大专家型职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8年获“贵州工匠”称号。
   “蜘蛛侠”——刘玉峰
   刘玉峰接触网技能大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贵州省劳模 ”“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首届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等称号。
   荣誉背后是他一项项技术革新成果:改良接触网抗风能力和稳定性、改进六沾线接触网隧道打眼施工方法、改进接触线更换分相装置预制安装的方法、改良既有线电气化施工中接触网紧线方式等,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在中铁五局电气化铁路施工中广泛应用,而且在全国各铁路局电务段不断推广,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加工作21年,刘玉峰一直从事铁路电气化工程施工及管理,从见习生到高级技师,一路走来,把青春时光和聪明才智奉献给了接触网。
   5000多公里接触网架线、换线施工,积累的不仅仅是一条条经验,收获的不仅仅是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更是刘玉峰人生价值的绽放。
   多年磨砺,刘玉峰对接触网施工46道工序烂熟于心。调到培训中心后,刘玉峰和他的团队正思考如何将接触网施工工艺流程搬上课堂,着手编写《接触网》一体化教学系列教材,发挥学校和施工一线的优势,真正做好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
   “铁裁缝”——王立新
   王立新是局唯一的焊接特级技师。
   他领头的焊接大师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坚持“立足学校,面向五局,服务社会”宗旨,先后培训焊接高级工62人,高级技师23人。
   参加工作30年,他在手弧焊、气体保护焊方面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他有一套三字秘诀:“稳、准、精”。手要稳,只有这样才能让焊接处均匀受热;眼要准,焊接位置的选择不能误差一毫米;心要精,在心里要精确算好焊接处的受热力度,电弧的长短以及停留时间的控制上。
   电焊工是一个苦脏累工种,焊工操作姿势大多采用蹲,甚至是跪的身体姿势,有时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双脚发麻是家常便饭,有时还会无法站立。
   为了让焊接绝活传承下去,王立新和他的焊接团队,在焊接一体化教学中授业解惑,培养了一大批焊接高徒。培训的学生在贵州省职业院校焊接技术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6个;有2人代表贵州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焊接技能大赛并获优秀奖。如今,一大批学生在高铁长钢轨无缝焊接,铁路货车修理和制造焊接方面,已经成长为焊接行业的行家里手。
   王立新编写的焊接加工一体化教学教材 《低碳钢焊接——焊条电弧焊》,受到了专家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参与编写的贵州省建筑类特种作业培训教材,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