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018期 >2019-03-22编印

菜鸟变凤凰
——记成都公司郑万湖北段项目架子七队副队长朱万林
刊发日期:2019-03-22 阅读次数: 作者:李维康
朱万林,2013年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就进入成都公司工作,现任成都公司郑万高铁湖北段项目架子七队副队长。“抬头做人,低头做事”是他工作准则。
  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成绵乐客专是朱万林参建的第一个项目,当时他还是项目机电部的一名部员,当时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一个月后,他被调去西成6标拌合站,临走前,机电部长雷超叮嘱:“小朱,西成是一个才开工不久的项目,目前正处于大干期间,工期紧、任务重,拌合站非常缺机电管理维修人员。在那边你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但是那边工作环境肯定不好,希望你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干出一番成绩。”虽然朱万林心中有万般不舍,但听了雷部长的话,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部长,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更何况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就这样,朱万林正式开始了他的筑路之旅。
  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朱万林认为自己理论知识扎实,现场的各项工作应该上手很快,但一到现场就傻眼了,这才知道自身存在最大的问题: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面对现场设备问题,往往是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可就是解决不了,修理起来十分缓慢。面对这些问题,他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焦虑过后,他积极调整心态,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初步掌握了混凝土设备的性能、常见问题及维修方法。西成6标的第一个冬天,晚上温度降到零下10℃左右,拌合站的减水剂管路出现问题。为弄清楚问题所在,他冒着严寒,顺着管路一一检查,在搅拌楼下仔细观察机器运行情况,最终找到问题所在,成功解决了问题。
  新岗位上练成“多面手”
  2014年,朱万林被调配到租赁中心工作,负责设备租赁任务。没想到刚到新岗位,就跳出一只“拦路虎”。由于当时成绵乐项目基本完工,而现有工地设备又基本饱和,大批起重设备和铺板灌浆设备闲置下来,每月高额的折旧费,给租赁中心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首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他积极寻找外部市场,成功与中铁八局、中铁二十局等单位合作,将设备租于正在施工的项目,不但为中心创造了一定的效益,也为中心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定要坚持下去”
  2015年,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开启了两年的雪域高原工作。刚上高原,缺氧、干燥的恶劣环境就狠狠地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不断的低烧、头晕、流鼻血,让他饱受折磨,但就这样放弃了吗?作为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他,暗下决心,不能让高原之旅还没开始就结束,更不能轻易的向困难低头。于是他,开始锻炼身体,调节好身体,再调整好心态,整理好工作节奏。誓要在此打一场硬仗,一场漂亮仗。刚到拉林铁路,项目人员还没到齐,他帮着测量人员一起对现场红线放样,几天下来,有几名员工都因为身体不适,不得不调离。而他不但没有退缩,更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坚持下去。”通过一周左右的适应和调整,他慢慢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也喜欢上了高原。
  菜鸟就得先飞
  去年4月份,朱万林调配到郑万高铁湖北项目部任隧道七队副队长,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工作,他深知自己是个菜鸟,菜鸟就得先飞,而且要比别人飞得努力才行。他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制定明确的目标,深入现场,虚心请教,不断摸索,上掌子面,下仰拱,爬台车跟班作业,和工人打成一片,多看多问多学多动手。回到宿舍后有空就拿起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仔细钻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自己还有个小抄本,用来记录自己每天工作和学习的心得。渐渐的,随着工作能力的迅速提升,各方面管理工作开始得心应手。通过架子队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隧道七队在局指每月的劳动竞赛中都取得不错成绩。2018年8月份,平导进度突破每月掘进200米以上;9月15日,顺利完成神农溪大桥2号墩承台混凝土浇筑;11月份,隧道七队每月完成产值突破2000万元。
  2019年3月5日,局党政工团联合表彰了郑万高铁湖北段建设先进个人和“巴山楷模”,朱万林获得了“郑万高铁建设先进个人”的荣誉,成为了同事学习的楷模!(李维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