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004期 >2018-12-07编印

大生活里的小情趣
刊发日期:2018-12-07 阅读次数: 作者:
一公司蒋修妮      前几日,在前往工地出差的高铁站,习惯买本书上车的我匆忙中选了汪曾祺的这本《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吸引我的是它温婉可爱的标题,翻开书来,随处可见已是“大家”的汪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小巧而精致”。尽管他的大生活里“经历过苦似黄莲的惊恐岁月,身体与心理双重打击的百般折磨”,可是,即便如此,他依然相信,自己就是这世间小儿女,有着依然温暖的儿女情长和妙趣横生的生活杂趣,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份情致!
  我的外公常说,人生从头到尾如能坚持走完,也是有不少时日的,数以万计的日子要对付多少繁杂,承担多少职责,历经多少艰难,能一一挺过,那就是活出了“大生活”。而能让他从动荡危机的大生活里坚持下来的也正是因为有着和汪老一样的“小情趣”。
  外公出生于战乱,侥幸在日军火力最凶猛的恐怖地带生存下来,跟随着师傅靠着给乡绅和“长官”拍照糊口度日,在他前半生的大生活里充满着战火硝烟和卑躬无奈,可即便如此,他也会在深夜拉上厚厚的窗帘,在暗房为家人和贫苦乡邻仔细修补底片,把他们脸上的伤疤小心去掉,把补丁吊线的衣服用极细的笔尖慢慢抹平,尽量把一张不算苦楚的肖像送到他们手上。多少个警报鸣响的日子里,他就是用这点手上细活的小情趣慰藉自己艰难的生计,也慰藉着更多需要最低尊严底线的生命。
  迎来了解放,参加了工作,外公成为新中国最早的铁路建设者,在新的“大生活”里,有奋战的激情,有大干的汗水,有满身的伤痛,可外公依然用他的小情趣为自己和工友们带来闲暇时的欢乐。在外公的影响下,我的母亲也走上了四海为家的筑路生活。同样,外公传给母亲的还有一颗不惧艰难,感悟生活的心。奋战衡广复线10余年,整日和晃眼的铁皮以及各种夹钳打着没有温度的交道,在叮叮当当的枯燥的捶打声中完成复杂的铁皮造型和修复工作。“夏天一身汗,冬天手生疮,每天叮叮当,挂破新衣裳,”这是年幼的我对母亲工作最本真的认知。可在母亲艰苦忙碌的工作之余,她的生活里从来不缺少妆点美丽的“小清新”。在父亲的菜园里,最黄金的一畦地是母亲专门留出来用来种花的。
  近日的一个傍晚,母亲用手机在朋友圈呼朋唤友,她说:“今天的晚霞很美,适合出去走走。”这个上有九旬老母需日夜照料,下有儿孙缠膝帮子女照看,每天都有一箩筐琐事缠绕的妇人,每日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她每一次出门走走见景抒怀,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母亲偏偏又是个从来不缺乏“小情怀”的女人,她能在外婆小睡的片刻翻翻年轻时抄的诗集,不时哼唱几曲经典老歌,在哄睡小孙女后还不忘精心伺弄外公去世前留下的兰草,把忙碌的时间缝隙用美丽的情致填充得美丽而富有情调。
  “生活条件有高低,可生活情趣可不分贵贱,生命就这么一次,别让自己的生活太单调”,十五年前,我大学毕业,背上行囊,以一名新时代铁路建设者身份踏上高原,母亲在送行时有千种不舍万般叮嘱,但最终就只送给了我这几句话。
  高寒贫苦的祁连山下,一年大风刮到底,项目部门前的小水沟在六月依然冻得晶莹透亮,带去的裙子从来没有上身的机会,一同分配去的五个男孩子在第二年九月第一场大雪前就走了三个。坚持到项目收尾的我,在项目老员工眼里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他们很少知道,为了晚上有一个安静的阅读时光,我用胶布封紧了老式的木窗,挡住无孔不入的沙尘,每个夜晚我都把自己沉在另一个清新的世界,用最低成本的“小情趣”充实着工余闲暇后的时间。大雪封山、停电缺水,我和工友们在火炉前化冰取水煮了一锅方便面,当我向他们碗里撒上几粒青翠娇嫩的小葱时,他们的眼前顿时一亮,这可是我在房间里精心栽培的盆景呢。“生活条件有高低,可生活情趣可不分贵贱”,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临行前为何送我这句话。大半辈子的工地生活让她最明白,保持一颗乐观而有情趣的心,对于一个要独自面对艰难环境的女孩是何等重要。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在汪国真的诗句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勇敢、乐观、对生活饱含无限激情与热爱的“绅士”。的确,生活是一段旅程,我们要微笑着迎接这段旅程中可能存在的惊喜和磨练。感谢我的外公和我的母亲送我的“情致”之心,让我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用心欣赏人生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