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3004期 >2018-12-07编印

11年,一步一脚印
——记拉林铁路建设“高原雄鹰”杨曾
刊发日期:2018-12-07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谭武军
  开栏的话
  拉林铁路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处高原,地质条件极其复杂,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自2014年底进场以来,中铁五局拉林铁路项目的全体员工发扬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秉承“缺氧不缺斗志,海拔高斗志更高”青藏铁路精神,以惊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克服了生态脆弱、高寒缺氧、特殊复杂不良地质三大世界性难题,为在世界屋脊上建设高原巨龙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长期奋战在拉林,奉献在拉林,立功在拉林,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和高原铁路建设排头兵的风范。即日起《铁道开发》报开辟“高原雄鹰”专栏对中铁五局党政工团联合表彰的拉林铁路建设“高原雄鹰”和先进个人进行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好好干,做个有出息的人!”
  带着父亲的叮嘱,2007年,杨曾从中南大学毕业,来到一公司,先后参加了武广客专、厦蓉高速、蒙河铁路以及拉林铁路等重难点工程建设。
  如今,已是一公司拉林铁路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被中铁五局党政工团授予“高原雄鹰”荣誉称号。
  这荣誉的背后没有传奇,是11年一直扎根基层,一步一个脚印。
  2014年11月,杨曾来到海拔3600米的青藏高原,参建拉林铁路。当时,看着才出生5天的孩子和躺在医院身子虚弱的妻子,内心无比挣扎。
  但他责任在心使命在肩,没有迟疑,马上收拾包袱赶往雪域高原。
  高原的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项目前期技术人员又少,工作又多,杨曾白天上工地,晚上熬夜编制文件,经常不知不觉就到两三点,几个月前站下来,就瘦了20斤,视力下降了一百度。高原反应时常让他彻夜难眠。
  “前站虽然苦,但我们都卯足了劲,每天工作都感觉热血沸腾。高原项目就算再苦再难,胜利也一定属于我们。”
  一公司施工的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长达16公里,是一公司建处以来独立承担施工的最长隧道,存在高岩温、强岩爆等拦路虎,施工的藏噶隧道存在冰水沉积层、连续富水断裂带以及软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施工技术难度堪称世界级。对于杨曾来说,有挑战才有进步。
  为验证桑珠岭隧道新的高温起爆方式爆破效果,杨曾连续蹲守现场,夜晚从零下10度的洞外,进入56℃的掌子面,查看效果、寻找改进方案;在噼里啪啦的岩爆声中,观察统计岩爆发生的时间、部位、性状,只为摸索岩爆规律;到坍塌口观察水流变化、空腔范围以及突出物性状,只为安全快速处理好涌水突泥。
  冲锋在前,杨曾取得诸多详实的第一手素材,在此基础上,其完成的《高地温隧道施工工法》成功申报省级工法,《隧道岩爆分级防治施工工法》获股份公司级工法,《提高冰积层隧道帷幕注浆浆液填充率》已成功申报国家级QC成果,这些工法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技术保障。桑珠岭隧道提前了半年贯通,未发生一起特殊地质安全责任事故。更为中国铁路在高地温、岩爆以及冰积层复杂地质情况的建设提供了技术范本。项目部也因为此连续获得拉林铁路全线技术攻关突出贡献奖。
  常年在高原,杨曾从没有将高原条件苦、缺氧作为自我松懈的借口。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提高自己。在拉林项目期间,成功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考试。还不定期组织项目技术人员学习、考试、座谈,把技术要点、施工注意事项,包括生活经验,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11年来,大学同学群里的同学,从商的已腰缠万贯,从政的仕途前程似锦。他还在与钢筋水泥为伴、与群山大河为伍,外面的世界诱惑确实很大。可他从来没有后悔,因为每当看着自己参建的一座座隧道贯通、一座座桥梁合龙、一条条公路通车时,他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自豪和荣誉。他说,这些都是我留下的,青春的最好见证。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杨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殷殷嘱托,扎根一线,奉献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