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永中
习总书记在关于反腐败的系列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用国学中的经典名句和案例给国人以启迪。在具有悠悠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推崇国学是深化反腐败标本兼治的有效手段。
崇尚国学,可以让文化自信成为不想腐的堤坝。季羡林曾经说过:“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总书记不仅能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而且对承继文化传统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路径有着清晰的认识。反腐败要实现治本的目标,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学习国学,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自觉强化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自信心。
学习国学,可以让为官从政者得到精神滋养。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卓尔不群,众多文哲先贤对廉政戒贪有着入木三分的论述,如老子说:“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与夺之,必固与之”。司马光说“荡而无度,将以自账”。明朝的冯梦龙说过“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那些掩映在中国浩瀚历史文化中的警世恒言,为从政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从而牢固树立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的人生追求。
推崇国学,可以给一心为民者树立追赶标尺。我们正处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纵览中国过去历史进程中兴盛、衰败、复兴奥秘,无不诠释着清廉兴邦的千古箴言,那些“壁立壬仞无欲则刚”的清正楷模,那些“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大丈夫,那些“两袖清风”的正人君子,以他们日新又新的廉政故事,净化着不断日下的世风,昭示着世人向着洁净、光明的道路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那些清正先贤为榜样,务必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坚定“四个自信”,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当今,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时代涌现出的廖俊波等廉政模范,必将成为一股清流,成为世上更多从政者的榜样。
借鉴国学,可以为心存贪念的人树起一面镜子。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纵观民族的源流,文明的远播,人类的命运,福祸的演变,帝国的更替无不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国学中得到体现。唐太宗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远闻“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历史典故,近看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等因贪赃枉法而锒铛入狱的位高权重之人,无不应验了“人在做、天在看”,“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历史古训。不忘初心,崇廉尚纪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研讨国学,鲜活的历史化作了真实的故事,深刻的教训和潜伏的规律就会昭然若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史为鉴,定能让我们趋利避害,登高望远,走上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