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72期 >2018-04-20编印

匠心筑梦
——记“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王平
刊发日期:2018-04-20 阅读次数: 作者:吴晓彭特约记者陈凯
记者吴晓彭特约记者陈凯通讯员张振鹏
  什么是“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王平,现年42岁,个头不高、白净偏瘦、其貌不扬的他,在电务城通公司的通信施工专业岗位上默默坚守了21年。凭藉一颗匠心,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局唯一的通信专业特级技师,获得了“中国中铁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荣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勤能补拙,让梦想照进现实
  1990年,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南昆铁路开工。
  四年后,怀揣“成为一名铁路技术工人”的梦想,刚满18岁的王平从西安铁路电务技工学校毕业,投身到这条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中。
  “我分到南昆铁路工地后,是当通信工。我以为是个体面的技术活儿,但是到了工地,才发现通信工和其他工人没什么两样,挖沟槽、布电缆……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哪有什么技术含量哟。完全跟在学校想象、在书本上学的是两码事。”
  “出工后,看着工班长白全德带着一班人拿着铁锹整天在电缆沟里埋着头,铆着劲挖,不时还有节奏地哼着歌,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是通信工,不是挖沟槽的。”
  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场景,王平深情地说:“如果不是白班长一句话点醒了我,也许今天的我依旧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
  当时,白全德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小伙子电缆沟槽都挖不来,还会当啥通信工啊?”“咋咧,这大老粗的活儿,谁不会干?”年轻气盛的王平,当时嘟囔了几句,顺手抄起铁锹,跳进沟里,憋足劲就用力挖。没想到,几铁锹下去,就累得气喘吁吁,不仅手掌挖起了血泡,沟槽边上也挖得深一下浅一下,毫无章法。
  “虽然是大老粗的活儿,但还是要用做针线活儿的心去做,铁锹才听你使唤,挖出的电缆沟深度、坡度才符合要求。”白全德老师傅掏心窝子的话,触动了王平年轻而躁动的内心。
  王平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好高骛远。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光凭兴趣和猛劲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能力。
  此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工作的技巧和窍门。逐渐“挖”出了经验:“挖电缆沟要注意安全防塌方,人员前后距离分布要大于3米,采用分层次开挖,要用尖头铁锹,用力要实而匀。”
  当然,这段时间他还通过刻苦钻研《光传输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等通信专业技术书籍,掌握了通信专业施工的各项技能,加上在工地上积累了基础安装、系统调试、故障排除、工艺优化、技术创新等方面大量实用有效经验。总能在成千上万个线缆接头中,快速查找出发生故障那根。
  “这看起来就是大海捞针,但王平就是能够捞到。”电务城通公司通信技术员王秋生如此评价。
  2009年,王平到青藏铁路西格线天棚车站调查搬迁设备时,在无人触碰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机械室接入网设备突然断电,造成所有进站列车信号丢失。如果此时列车进站,将可能发生严重的行车安全事故。
  危机时刻,车站许多技术高手都束手无策,车站领导急得团团转。正巧在现场的王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答应车站的请求,参与抢险维修。
  在机房里钻进钻出,凭着极强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艺,花了10分钟检查无数线缆接头均接稳后,王平快速查找出故障点所在:原来是电源稳压器的自动启动功能未设置,当双路开关自动倒换时,稳压器不能自动启动所至。
  “真是一个专家啊!”排除故障后,车站领导握住王平的手说。这时,王平感觉自己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埋头钻研,攻克难题甘之若饴
  “平这娃儿打小就匪得很,屋里仅有的几件电器物件儿,经常被他拆坏,翻腾来倒过去,不弄出个究竟不停手!”得知儿子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王平72岁的老父亲王世翔高兴地谈起王平小时候调皮的事。
  小时候的王平不仅爱好拆修电器物件,还喜欢爬树登高,再高也不怕。
  但回忆起20年前,第一次爬上高45米的通信铁塔的感觉,王平至今心有余悸。
  “没上去之前,我一直以为通信铁塔固若金汤,但没想到爬到45米高的塔顶时,铁塔竟然会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柔性摆动的。站在上面,脚是软的。第一次操作时,与地面上培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心里永远害怕手中的东西,会不小心掉下去。”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转眼间,王平已经攀登了无数座铁塔。
  2010年11月,刚进入冬季的青藏铁路西格线鸟岛站的气温低至零下20度,天寒地冻,风沙肆虐。正在施工现场巡查的王平,忽然接到紧急通知:即将进站的列车通信信号丢失,与车站失去联系。
  接到通知后,王平和同事李学光迅速赶到现场,并用手持设备沿途检测。通过分析查找,发现是鸟岛站通信塔受狂风沙尘影响,塔尖天线脱落。
  查明原因,王平、李学光主动请缨迅速登塔抢修。爬至塔顶后,才发现天线脱落距离太长,随身携带的工具太短,根本够不到天线。情急之下,王平解下皮带,打了一个结,经过20多次的抛挂,最终才把天线拉回,及时恢复了通信信号,确保了列车的安全运行。
  “王平,你牛呀,一条裤腰带,拉回了一列火车。”事后工友们个个打趣说。
  2011年6月,王平从技术工人岗位破格提拔为通信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在工友眼中,这个专攻“疑难杂症”的岗位可是一个“烫手”的活儿,没“两把刷子”压不住场。
  2012年底,王平负责广深线布吉站站房工程通信、信息专业架子队的技术工作。布吉站站台是无柱站台钢结构雨棚,高度高,跨度大,又临近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雨棚信息桥架安装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巨大。
  为了保障安全和快速施工,王平和徒弟周啸研究攻关,设计发明了一种“高空悬索吊篮作业平台”,用来安装信息钢槽,解决了钢结构雨棚作业梯车无法到达作业的难题,提高了30%的作业功效,节省了2/3的设备购置费,节约施工成本20余万元,后来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从外面买来的设备,比这个贵多了,还没这个好使!”看到这个作业平台的安全、高效,周啸开心地笑着说。
  2013年7月,在云桂铁路引入南宁枢纽“四电”集成工程中,王平主持从既有40芯光缆线路上分歧新建GSM-R系统8芯光缆的施工及工艺技术的改进工作,遇到了原产权单位既有光缆多次中断抢修,纤芯出现错乱、鸳鸯线等问题。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王平使用光纤测试仪表OTDR、光源和光功率计,根据多年测试经验发现单模光纤在测试波长1310um窗口对外界机械应力变化反应迟钝、1550um窗口对外界机械应力变化地反应灵敏的特点,将光纤在接头盒熔接点逐根进行打弯、再顺直进行判断,准确地找到了熔接点两侧的纤芯对应顺序,解决了既有光缆纤芯错乱、无法对接分歧光缆的技术难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节约了施工成本30余万元。
  邕江之畔,梦想之花绚丽绽放
  “技术精、专业钻、作风严。”谈起王平,电务城通公司南宁工程指挥部党工委书记卢荣这样点赞,“王平在施工现场就是技术尖兵。他炼成的‘金刚钻’,不知攻克了多少‘瓷器活儿’,为我们单位赢得了不少赞誉和好评。”
  这些年,只有中技文化程度的王平,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湛高超的技艺,快速成长为局通信专业施工的技术带头人,转战于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昔日的铁路工匠梦在自信与担当中绚丽绽放。
  2013年12月,南宁枢纽“四电”工程施工进入攻坚阶段。按期开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局在南宁铁路建设市场的信誉和经营开发。
  “就是脱掉一层皮,也要保开通!”作为通信架子队技术负责人的王平放出狠话。从此,他和时间赛跑,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天亮;工地上,又随时可以看到他不停忙碌的身影。
  每天留给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一日三餐没有定时。通信传输网图优化、开通过渡方案编写报审、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实施,一项项工作顺利完成。
  “开通前,他为信号专业提供的TDCS系统的2M通道调试完成后,已经凌晨三点,连续熬夜身体透支的他,就在机房的地板上睡着了……”架子队副队长唐昌文回忆说。
  凌晨6点,随着一声火车长鸣,南宁站通信各系统按照王平提出的过渡开通方案顺利开通了,南宁铁路局对中铁五局的施工实力和信誉给予高度评价。
  2016年9月11日,东盟博览会将在南宁召开。南宁东站作为接待的重要窗口,南宁铁路局提出解决东站原有实名查验与安检区呈“回”字型封闭格局,造成旅客进站候车不便的问题。
  针对实际,王平提出了“安全前移、验票后移”的首创实名验证布局,试行将东站实名制查验方式由过去的围闭分区管理改为在每个检票闸机前2米处设置独立的验证区域,彻底解决了实名制检验口设置过窄、旅客进站不方便等问题,形成了通畅的进站流线,并扩大了商业经营场地和旅客候车面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了不影响旅客进站,只能在每天凌晨安装调试进站信息化设备,王平每天休息4小时,带领工友连续鏖战5天。终于在博览会召开前一天,将98套设备调试完毕,获得了南宁铁路局副局长黄一宁的高度评价。南宁东站也因为良好的乘客体验以及高质量的建设获得了鲁班奖。
  20多年来,王平在施工中攻克13项技术难题,提出变更设计9次,排除通信运行故障21次,解除列车行车隐患4起,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收益。当然,王平的成绩凝聚着家人的无私奉献。“工作21年了,与父母团聚的日子,加起来估计半年都不到。今年大儿子13岁了,答应陪他过生日,又要食言了。”王平对家人一直愧疚于心。
  但是,王平知道要努力成为一名大国工匠,还会经历更多的阵痛和挫折。就像《厉害了,我的国》里的南仁东、林鸣一样,即使沙哑了嗓子、白了黑发,但是这样追梦和圆梦的人生才是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