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64期 >2018-02-09编印

过年
刊发日期:2018-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叶建仁
  过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尤其是在农村,农村过年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充满着民族特色。
  春节将至时,家家户户的门前树丫、墙上都挂着大块大块的猪肉、猪头、风干的鸡鸭等各种年货,老人们在自家的门前,在冬暖的阳光里戴着老花镜用镊子摘着猪肉或家禽上未烫落的绒毛;男人们贴着对联,掸着尘;女人们则聚在一起做各种年糕。做年糕时,左右邻居的女人们会自发前来帮忙,她们手上忙着嘴也不闲着,一堆女人在一起,时而交头接耳,时而哄堂大笑。年糕种类很多,有糯米的也有白面的,形状各异。手艺好的还能制作出形态,比如说羊状的,代表着祥和安康;鱼状的,代表着年年有余。小孩们则忙前窜后给每个糕点盖上粉红色的胭脂。大年初一,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才是最热闹也是最向往的,大家都穿着新衣,小伙伴们组团去邻家挨家挨户拜年去,在一遍叽叽喳喳的“恭喜发财”“过年好”声中接过大人们给的水果糖之类的食品,物品匮乏的年代,水果糖对于我们来说可是奢侈的零食。
  快过年时,每个大队都会组建自己的文艺宣传队,一到过年时就会到各村去巡演,演出都是在白天,在晒场上敲锣打鼓,喧声一片。通常情况下一般是演出队到哪里,小伙伴就跟到哪里,目的倒不是看演出,主要是借助演出这个能聚拢人的平台,和小伙伴们欢聚一起,玩一些弹瓶盖、火柴匣子之类的游戏,现在的孩子们玩的各种智能玩具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乡(那时叫公社)里还会组织电影到各大队去放映,虽说是露天电影,并且大多数都是黑白电影,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那也是一大盛事,天还没黑下来,我们就把口袋塞满糖果、花生、瓜子早早地来到晒场,和小伙伴们打闹着嬉笑着。好些电影都看过好多遍,就连里面的台词都能背下来了,看到上一句台词,就知道下一句台词,遇到经典的台词,看电影的人们会情不自禁的异口同声说出下一句台词,每当此时,偌大的露天放映场在那一刻会迸发出同一种笑声。
  那时候过年,尽管生活远不如现在,但民俗味十足!后来远离家乡,搬到城里,住上楼房,再也回不去那种挨家挨户拜年的光景了,各家都是自成一体,关起门来过大年。
  又要过年了,在中华大地上,车站、机场、码头,人潮汹涌,人们快乐地呐喊着,大家怀着同一个目标,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