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64期 >2018-02-09编印

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
——记电务城通公司“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获得者王平
刊发日期:2018-02-09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屈顺安
  王平,1976年6月出生,甘肃静宁县人。中共党员,中技文化程度,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相继参与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息、机电安装等10余项工程施工。
  从一名只有中技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一位技术精湛的通信专业高级技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局“金牌员工”、“劳动模范”,中国中铁“劳动模范”称号。近日,获得由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其参建的新建南宁至黎塘铁路南宁东站站房及相关工程也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解决困难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的技术水平就是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施工难题中不断磨练出来的。
  在南黎铁路南宁东站站房建设工程施工中,运用发光二极管快速校对同轴线技术,解决了2M同轴线缆对号测试数量庞大、技术力量短缺的技术问题。设备加电后,使用发光二极管判断同轴线缆的通断及收、发,不仅方便快捷,便于携带,而且价格低廉,市场价不足一元。创造经济效益每站约5600元,中型项目可节约3万余元,项目愈大,经济效益愈加明显。
  在南宁东站实名制布局优化调整工程中,针对南宁东站原有实名查验在高架层候车室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处,与安检区呈“回”字型封闭格局,旅客如厕、购物、就餐等均需来回实名查验,候车体验极为不便。王平提出了每个检票口单独查验、缩小进站验票区域的方案,扩大了商业经营场地和旅客候车面积,减少了旅客及送客人员如厕、购物、就餐等反复实名查验的次数。方案得到了南宁铁路局采纳实施,取得了良好地旅客体验效果,协调了车站安全管理和商业开发间的关系。
  创新突破视为兴趣
  “创新”这个词是王平脑海里经常绷起的一根弦。他喜欢动脑筋,喜欢琢磨,喜欢把突破自身的技术高峰当成兴趣爱好。
  2013年,在云桂铁路引入南宁枢纽“四电”集成及相关工程中,时任架子队技术负责人的王平,主持了从既有40芯光缆线路上分歧新建GSM-R系统8芯光缆的施工及工艺技术的改进工作。遇到了原产权单位既有光缆多次中断抢修,纤芯出现错乱等无法使用的问题。他使用光纤测试仪表OTDR、光源和光功率计,根据多年测试经验发现的单模光纤在测试波长1310um窗口对外界机械应力变化反应迟钝、1550um窗口对外界机械应力变化反应灵敏的特点,将光纤在接头盒熔接点逐根进行打弯、再顺直进行判断,准确地找到了熔接点两侧的纤芯对应顺序,解决了既有光缆纤芯错乱、无法加装分歧光缆的技术难题。本次技术攻关科技含量高、成本节约有效,节约直接成本12.36万元,为项目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因此获得了南宁铁路局颁发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5年,在柳南客运专线和新建南宁至黎塘铁路引入南宁枢纽“四电”系统集成及相关工程中,他面对南宁东站站台是无柱站台钢结构雨棚,高度高,跨度大,又临近既有线电气化铁路,雨棚信息设备安装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极大的难题。他带领团队采取“高空悬索吊篮作业平台”安装信息设备的施工方法,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20余万元。“高空悬索吊篮作业平台”的工法,已在“人民铁道报”技术交流栏目上发表,荣获贵州省总工会颁发的2016年贵州省第五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并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培养新人当做责任
  王平深知,一个人技术再强起到的作用有限,只有一群人技术强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他把培训新人当成自已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作以来,先后担任过20期通信技能培训老师,培养的近100名学员,目前均已成为企业通信、信息工程施工的主力。
  作为项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人,他积极带领6名工作室成员进行科技攻关,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创新创效人才。在南宁枢纽担任架子队技术主管期间,带领3名见习生承担了管段内的技术管理工作,目前3人均已成为技术管理的骨干。还积极动员下属员工参与学历提升等考试,为青年成才提供契机。
  20年来,王平先后参加了8条铁路干线、2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优化施工方案9次,解决技术难题13项,排除通信运行故障21次,负责完成了200多个交通枢纽通信楼、车站通信室,区间通信站的通信设备安装;所负责的分项工程均一次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