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55期 >2017-12-08编印

一桥一站一隧安全有序推进
——写在局蒙华铁路15标进入攻坚决胜之际
刊发日期:2017-12-08 阅读次数: 作者:谢永彬
本报记者谢永彬
  进场两年来,局蒙华铁路15标施工快速推进,质量安全管控有力,连续两年荣获蒙华公司“先进集体”称号,两次荣获“中国中铁蒙华杯”劳动竞赛第一名,项目诚信履约、质量管理、标准化、生态文明建设、征拆协调等做法,先后在晋豫指挥部作经验交流发言。同时还捧回股份公司“优秀项目管理实验室”荣誉。
  截至11月底,局15标已经完成总产值达26.1亿元。15座隧道已贯通12座;36座桥梁下部结构已完工30座,有6座桥梁正在进行墩身及现浇梁施工;区间、站场土石方已开累完成764万方,27座涵洞全部完工。完成制梁271.5孔,架梁175孔。随着洛河大桥、卢氏车站、黄柏岭隧道三项重难点工程的安全有序推进,蒙华15标建设进入攻坚决胜阶段。
  洛河大桥:全国重载铁路第一跨
  蒙华铁路洛河大桥由机械化公司承建,桥长313.74米,一跨220米,单次承重5000吨,平均一米荷重22.7吨,系我国首座重载铁路单钢拱桥。该桥的设计施工技术大部分属于首创,将为我国重载铁路桥梁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洛河大桥作为蒙华铁路重难点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交通不便,两岸皆为高峡,没有平地,也没有任何运输通道;钢管拱安装吨位超大,一次吊装重达220吨,而以往施工吊装重量最大纪录为140至150吨;洛河大桥设计为提篮拱,线型复杂。要把每根有弧度的钢梁一一精准对接,不能有丝毫差错,难度可见一般。洛河大桥于2016年10月底完成拱座混凝土施工,11月10日开始第一节拱肋吊装。今年5月4日,安全优质地完成整个钢管拱合龙。
  施工中,项目部以质量为核心开展多项科研技术创新。其中土洋结合的“反向运送混凝土”技术,是建设领域最大的看点。混凝土是渗水拌合物运送,按原理必须从下往上泵送。如果从上往下运送,会产生离析,造成水往下跑以及各种材料分离的状况,影响工程质量。项目部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离析,用铁串桶进行上下运输,同时做个搅拌罐体吊放在下面桥基上方,进行二次搅拌,有效避免了离析。该技术为洛河大桥建设中,最引以为豪地技术创新。《一种高陡坡砼运输串筒装置》专利申报工作,已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各项科研课题稳步推进。随着洛河大桥拱上墩柱施工进展,还将开发专利与工法各一项,总结出高陡坡钢管拱砼施工工法及专利。
  与此同时,项目部强化标准管理,以“质量安全”为第一要务。在实行现场安全过程控制时,通过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机械化,抓好作业标准化,既着眼细节,又突出重点,确保质量无隐患、安全零事故。
  卢氏车站:从“征迁僵局”到破冰攻坚
  卢氏车站,占地面积700余亩,是沿线7个省40个大站之一,为客货两用站。车站站场左侧边坡开挖高度105米,右侧填筑高度34米,挖、填土石方335万方,是蒙华铁路全线最高的开挖边坡,也是全线重难点控制工程。
  由于车站途经两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涉及红线征地780亩,坟地迁移600余座,核桃树56500余棵;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民房密集。巨大的征迁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工作。
  2015年8月1日,四公司项目部进场,了解到核桃树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乡亲们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经过县乡政府多次做工作,村民坚决拒绝在收获核桃前征地,征迁工作毫无进展。
  为打破僵局,项目党工委书记王永成亲自挂帅,组织成立了6个征迁小组,与当地政府一起深入到村,分户到人,责任到人,耐心细致讲政策,讲修建蒙华铁路对促进地方经济、方便老百姓出行的重大意义。村里党员干部被征迁小组成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主动做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带头发动自己的亲戚签定征迁协议,之后其他党员干部也发动亲朋好友陆续签约,才真正打开了征迁的僵持局面。经过各方艰辛努力,2016年6月1日,项目部拿下了车站内红线用地任务,为车站的开工创造了条件。
  卢氏车站105米高边坡原施工组织计划工期22个月,受征迁影响,目前剩余有效工期16个月。要短时间完成边坡土方开挖139.6万方,挖石方50.7万方,还要完成框架锚杆、框架锚索、抗滑桩等防护工程及附属圬工方13.6万方的任务,时间之紧、任务之重、组织难度之大,是对全体参建员工的一场严峻考验。
  关键时刻,原工区长杨建树带领大家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根据边坡开挖高度、路基填方施工特点,组织技术人员研究,调整施工组织方案。以土石方调配为纲,编制《车站高边坡段落土石方调配方案》,按13级边坡施工组织划分段落;投入机械设备129台,施工作业人员增加至318人,并在过程中动态调整施工组织与资源配置。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2016年9月,高边坡施工至第8级平台时发现,土石比例与原设计不符,坚硬的岩石用挖机根本无法作业。为此重新调整施工组织,采用爆破开挖施工。期间,村民再次出现阻工现象。经过实际了解勘察,附近民房多为六七十年代土胚房,爆破造成房屋结构局部受损,不得不立即停止爆破作业。经过施工方案比选,工区投入4台破碎锤及9台挖掘机配合进行开挖施工。
  今年8月份,连续降雨造成高边坡最后一排抗滑桩不能如期施工,随时存在滑坡风险。作为15标架梁首架方向,距离架梁通过时间只有20天,三工区新任工区长梁骥心急如焚。他每天蹲守在现场办公,多次召开现场会,制定一系列保节点、促生产措施,队上广大员工坚持冒雨施工,提前5天完成了节点。
  高边坡采用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在山上修筑长达800米的盘山便道。受山体影响,形成8个弯道,最大坡度15%。为确保高边坡车辆行车安全,项目部安排专人每天对车辆刹车制动系统进行检测;车辆会车途中与弯道位置安排专人指挥;重车下坡途中,配置测温枪,由专人负责对刹车片温度实时检测,当刹车片温度达到60度时立即停车,待冷却至常温后才放行。
  高边坡按照分级开挖,分级防护施工,边坡设计3排抗滑桩,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已完成高边坡给下方孔桩施工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开挖施工时,严禁垂直交叉作业,加强边坡的施工安全巡视检查,边坡喷锚支护施工时,临近边坡外侧设置临时防护栏杆和挡渣墙;在现场安全警示标识完善上做好细节文章,重点做好警示标牌设置工作,筑牢施工现场“安全屏障”,以小见大保安全。
  为及时掌握边坡在施工期间稳定性和变形情况,项目部研发高边坡电子监测技术,采用短期常规监测和长期自动化监测相结合,对地表位移、深部位移、锚固应力、降雨量等项目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边坡稳定状态,变形发展趋势,为高边坡安全稳定提供预警保障。目前,高边坡电子监测技术正在申报国家级实用型专利。
  为保证高边坡植草成活率,边坡防护工程完成后立即进行喷播植草、挂网喷混植生绿色防护,并在每级边坡上安装供水管道和喷淋控制系统,定时为边坡绿化带喷淋自来水;冬季采取薄膜覆盖,最大限度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经过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植被的存活率,达到了“开挖一级、绿化一级”的目标,确保了绿化环保双丰收。黄柏岭隧道:生态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双管齐下”
  11月21日,由机械化公司承建的15标黄柏岭隧道完成正洞6652米,正在有序推进施工建设。
  黄柏岭隧道从2015年11月16日正式开始开工,是机械化公司目前在建的唯一一座长大隧道。隧道采用单洞双线形式,全长7439.36米。隧道穿越9条断层破碎带、主要不良地质岩爆、崩塌落石、突泥突水等。施工安全风险高、工期压力大,是蒙华铁路晋豫指挥部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项目进场之初,建立和完善了施工方案预控管理机制,明确并落实施工方案预控的具体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如变更增加隧道横洞等,既降低了措施费用,又降低了安全、工期、环保等风险。通过施工方案优化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施工进度得到有效保障,安全、质量、效益、环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黄柏岭隧道地处中山、重丘至中丘地区,山势起伏大,所经地域广,隧道进口前方为豫西大峡谷下游,洞口下方河沟为大峡谷水库泄洪区,出口下方为一级水源地故县水库,处于西子湖水利风景区范围,环保要求极高。
  为最大程度地避免水源地污染、造成生态破坏,黄柏岭隧道工点在加强污水处理建设上严格要求,坚持对施工地的生态保持及维护,实现环保、水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的目标,防止山体破坏、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发生。
  目前,在两个作业面同时施工的条件下,1号横洞与2号斜井之间剩余787米,并有望在2018年春节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