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53期 >2017-11-24编印

绽放在心中的美好和憧憬
刊发日期:2017-11-24 阅读次数: 作者:
六公司张思琪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至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万斤;
  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
  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
  ……
  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用一个又一个数据展现了中国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铿锵有力的话语,直抵人心,不由得热血沸腾,使命感、责任感倍增。
  说来正巧,我从2012年参加工作,而今正好五年。虽然,我错过了国家“八五计划”里的京九铁路,错过了国家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秦沈铁路,错过了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青藏铁路”等一系列令我们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铁路建设,可是我没有错过中国高铁的蓬勃发展。
  我刚入路时,参加了成绵乐高铁建设,那个时候中国的高铁是什么,我还两眼一抹黑。只是在项目迎新时,听了领导说测量是工程建设的“眼睛”,于是,很快我就“不务正业”,随着测量人员在梁场、在桥头来回奔跑,趁着扛仪器的间隙发起“制梁架梁三百问”,只为了能让自己快速的能理解一座桥、一条路是如何构成的。不过短短三天,随着他们审图纸、跑现场,听着他们讲述梁场建场时,风里来雨里去,下稻田、钻树林、搞测量、跑拆迁。十多个人挤在一个房子里,由于天气热,大家只好在外面的晒坝上睡“坝坝炕”,暑气熏蒸,夏夜蚊虫又多,打得噼里啪啦,还因为用水的不便利,有时候下一场大雨,大家都激动地在雨里淋个好不畅快。而这些故事里的场景是我这个刚刚下项目,以为项目上热了有空调,渴了有纯净水,累了有热水澡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着一孔又一孔的箱梁架上桥头,看着一块又一块的轨道板铺设成路,看着一根又一根钢轨向前延伸,只觉得这一切像一场魔术,是一个奇迹。然而,它还未通车,我就带着不舍和遗憾调离了项目。就在离开前,还想着哪一天回来坐一坐这一条自己参与过的线路。就在今年年初,我实现了这个愿望。当我坐在高铁上,一路驰骋而过,看着沿途的风景,听着广播里介绍着这一路所含有的名山与古刹,艺术与名人,就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行走在过去的时光中。
  想起书中,孙中山曾对中国的未来做出的详细规划,他说,我们要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并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建设3个世界级大港口,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发展电力事业……在当时的人们眼中,觉得要想实现这一计划,步履维艰,艰苦卓绝。但在今天,孙中山的规划理念早已变成现实,甚至远远超越了当初的设想。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
  港、中国网,一个个奇迹
  般的项目应运而出,麻岭
  隧道、郑万铁路、复兴号、
  丹昆特大桥等一个个超
  级工程胜利建成,中国高
  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
  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这一切的一切托举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铁路腾飞是中国梦的一段华彩乐章,现如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势袭来,让我们进入了波澜壮阔的铁路新时代。新目标催人奋进,新蓝图舒展在前。我坚信着,凭借我们中华儿女的勇敢和智慧,在不久的将来,定能重现“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重现GDP占世界80%的北宋超级大国。作为这一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和经历者,我们自豪着、骄傲着,也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