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52期 >2017-11-17编印

“二老”工人廖师傅
刊发日期:2017-11-17 阅读次数: 作者:
路桥公司金山轮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地是在南昆铁路家竹菁隧道出口,当时工程已近尾声。在工班里,住着一位姓廖的工人,工友们说他是“二老”工人。
  我对“二老”工人没什么概念,后来才知道,所谓“二老”工人,就是从1964年至1966年参加修铁路的铁二局工人,后来从铁二局分到铁五局,廖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二老”工人用青春、血汗、臂膀、胸膛、脊梁,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下了赫赫战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工班里搭的是通铺,就是一间房间里,同时住着十几位工人。那房顶用牛毛毡盖着,墙壁是竹子编制的,四处透风,冬冷夏热,一点私人空间也没有。廖师傅就住我的对铺,他是一位钳工,在隧道外工作。说是钳工,其实就是一个铁匠,别看铁匠这个工作,在工地上是很吃香的,很多人都想进,可是一个铁匠铺只有两个人,一个师傅和一个徒弟,一大批人被拒于门外。
  廖师傅有一米七零的个头,头发稀疏,脸夹发红,好像是熟过头的苹果,这大概是由于他长期与锻造铁器有关,高温下作业的缘故。特别是下班后,他几杯小酒下去,那脸的颜色黑红黑红的,一直延伸到脖子的根部。
  廖师傅参加工作时才17岁,血气方刚,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当时工地条件极为落后,工地员工住宿、生活极为简陋,没有机器,工具也较少,工具的来源全靠人工现场锻造,当时廖师傅就有幸成了一名锻造工,主要加工锄,镐,锨,爪钉等,一干就是30余年,从他手里锻造的工具可用火车皮拉。
  几十年中,廖师傅与家人聚少离多,陪伴他的的只有铺子里的炉灶、鼓风机、小铁锤、大铁锤、铁夹、砧子等,那些铁锤把柄磨得呈亮呈亮的,都是他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宝贝。
  廖师傅的锻造工艺很娴熟,只见他将烧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上下翻转,徒弟配合,抡起铁锤,甩开臂膀,叮叮当当,三下五除二,一块毛坯铁就成了工具。无论是硬度还是造型,都是扛扛的。
  闲下来时,廖师傅常给我讲一些锻造的注意事项,他说锻造工艺主要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煤炭的纯度对锻造很重要。他还时常提起他参加修建的长短隧道,大小桥梁,挖土填方,边坡挡墙,路基道碴,采石砂场等,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高潮迭起施工场面犹如战场,就像发现在昨天。
  廖师傅希望我能做他的徒弟,说我肌肉发达,一定是一个打大铁锤的料。可后来有了新的工地,队伍北上,新工地没有设立铁匠铺,所有工具靠市场采购,廖师傅的年龄也差不多就退了下来。记得离开工地那天,我们为他践行,廖师傅说了很多话,字里行间流露出很多割舍不了的东西。
  与廖师傅失去联系的第8年,在成都偶遇他的同乡,说廖师傅离休回家不到三年就离开了人世。我非常的震惊,他为铁路事业付出了一生,本想离休后过上几天好日子,没有想到走得如此匆匆。
  廖师傅出生在旧社会,文化低,质朴踏实淳厚,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不计个人得失,更不懂索取回报的需求,一生四海为家,南征北战,含辛茹苦,彰显了充满中国特色的一代铁路工人拚搏奉献精神。如今,我们依然沿着廖师傅等“二老”工人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