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2952期 >2017-11-17编印

牢记宣誓那一刻
——记局京张铁路三标共产党员蒋堂忠
刊发日期:2017-11-17 阅读次数: 作者:谢崇志
特约记者谢崇志通讯员肖勇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横广复线连江隧道,蒋堂忠永远不会忘记在1987年7月1日那个庄严的入党宣誓。
  三十六年过去了,他先后参加了衡广复线、南昆、京九、内昆、蒙华、京张高铁等国家重难点铁路工程建设,先后干过开挖工、修理工、机电班长、领工员、副队长等工作,也从一个青葱帅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长者。
  一
  “那时候条件真的很艰苦。”我们的采访一下子把蒋堂忠的思绪拉到了三十多前。
  在修建衡广复线的时候,由于交通阻塞,道路不通,导致河沙运输不及时,在当时的团支部书记晏辉的号召带领下,他们组织队上二三十个团员和党员青年一起,下班后到河边用小翻斗车去挖河沙运到项目部,而且每周都要去一两次,一干就是整整一年多时间。
  同样由于交通原因,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也只能通过走水路的方式由船运到码头,然后还是他们这些人采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往返五六百米将这些生活物资拉到食堂。“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是不计任何报酬的,都觉得是自己的本分工作,完全是队上自发组织来解决项目部遇到的困难。”
  “现在的条件与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天,一个地。我刚入党的那年,刚好召开党的十三大,当时的主题才刚指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今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们碰上了好时代啊!”蒋堂忠感慨地说。
  在修建沪昆高铁时,蒋堂忠主要负责被称为“中国高铁第一长隧”的壁板坡隧道的通风工作。这个工作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影响着隧道内的空气质量,事关一千多名工人的身体健康。“隧道里各种机械设备多达上百辆,油烟和废气特别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通风不好,在这个隧道里面呆上一天,出来一个星期后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为了管好这个工作,蒋堂忠没事的时候总要骑着电动车在隧道内巡查,查看风筒布是否破损以便及时修补。
  2013年6月12日,由于隧道里出现大涌水,涌水口附近的风筒布被冲烂,无法通风导致隧道部分作业面暂停。蒋堂忠接到消息后,放下刚端上的碗筷,带领几个工人来到涌水现场。顾不上还在涌水的危险处境,他带着工人在涌水口两边打上固定锚杆,让装载机将铁板吊到涌水口处,并进行焊接固定,使涌水不再往外冲。由于各种油烟和废气都通过风筒排出去,风筒布上布满着难闻的一层厚厚的油垢,而他仿佛未曾闻到这些气味,专注地修补着破损的地方。当汗珠流过脸庞,他便将满是油污的大手一抹继续修补。就这样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直到全部修补完成,他才瘫坐在地上休息。
  该项目部原队长代龙震说:“蒋堂忠工作认真踏实,只要工作需要,不论何时他总是随叫随到。他在壁板坡隧道的三年多时间,有记载的修补记录就有1100多次,算起来平均每天都有一次了,而且多次在修补过程中存在着涌水塌方的危险,但他毫不畏惧,总是迎难而上。由于他在处理通风工作表现好,项目部还特地购买了一台升降机交由他使用,专门来处理风筒布的修补和拼接工作。”
  二
  在京张高铁项目,项目部安排他从事现场领工员的工作,负责项目架子三队的施工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八达岭长城站的安全和质量管理。
  蒋堂忠负责的工作面平常有5个,最多的时候达7个,他每天总是要徒步往返于这些工作面,平均每天记步数达到两万步。“作为现场领工员,必须要对每一个工作面所有的工序和进度都掌握清楚。虽然一天下来全身都是酸的,躺下就能睡着,但是这关系到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只要能发现和纠正一处违章操作,我就感觉赚到了。”
  “在长城站讲人情,就是给项目部丢人。在工作上绝对不能这么干。”蒋堂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仅在6号横通道,由于衬砌班组没有将锁脚锚管按规范打好、造成两边不平行影响工人施工安全,他就要求该班组返了四次工;由于立架班组焊接不饱满,网片搭接长度不够,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他就要求该班组返工十余次。正是他的这种认真的态度,促使班组按规范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三
  在工作上蒋堂忠是尽职尽责的,但对于家庭却是严重失职的。女儿一岁的时候在工地感冒发高烧,妻子急的直哭,但由于他当时正增援衡广复线英德段而无暇顾及,仅仅到值班室打几个电话进行抚慰;女儿从小学到大学,他从未去学校看过一次,甚至都不知道女儿学校的具体位置;母亲由于心脏病离世,
  他也仅仅回去了7天,送走老
  母亲后,便匆匆奔赴沪昆前线
  进行钢筋厂的临建工作;参加
  工作36年,仅在家过了6次春
  节,回家的次数掰着手指头都
  能数清,而且每次回去的时间
  不超过半个月。蒋堂忠的父亲
  蒋思华是局里的二老工人,早年因工伤退休,今年已经84岁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能陪伴我父亲度过他人生最后的阶段,弥补一下以前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遗憾。”蒋堂忠如此说道。
  蒋堂忠三十六年如一日的在一线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老党员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篇章。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蒋堂忠这样的共产党员活跃在工地,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才能实现取得决胜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