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50期 >2017-11-03编印

建筑公司:创新中探索安全转型升级之路
刊发日期:2017-11-03 阅读次数: 作者:张健津
通讯员张晨特约记者张健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建筑公司紧跟时代步伐,以创建安标工地、智慧工地为依托,实施“六创新、六转变”安全管理标准化做法,进一步深化了安全管理标准,细化了安全管理制度,实现了安全管理由事后被动整治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安全管理在创新中转型升级,科技深入融合,创新成果丰硕。建筑公司4个项目先后被评为全国“AAA”级安标工地,31个项目先后获省部级安标工地称号,13个项目先后举办了15场大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观摩会。2009年至2016年,连续8年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
  ——创新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现场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方面。2015年,建筑公司召开安全质量现场标准化管理推进会,公布了建筑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手册,编制了24项办公区标准化设施,制定了47项施工现场标准化防护设施,同时针对项目安全管理编制了10项规定动作等,实现了安全管理方式由经验管理转变为标准管理。
  ——创新机构设置。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分为公司、项目、作业三个层面,分别成立了安全检查组、安全教育培训组、安防设施管理组、安全教育培训组、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组五个工作小组。安全检查组负责动态开展项目安全检查;安防设施管理组负责引进、研发、推广安防产品;安全文明施工组负责对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组负责对项目开展一级安全教育和督查项目开展二、三级安全教育;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组负责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流程,将安全事故损失降至最低,影响降至最小。体系职责分立,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综合实施转变为专业推进。
  ——创新人才配置。近年来,建筑公司安全管理系统实行晋升制、淘汰制、转岗制,安全专职人员从60人增至130多人,新提拔部长及以上职务6人,转岗1人,淘汰4人,将合适的人才纳入到关键岗位,防止“兼”而无“职”、“兼”而不“职”现象,合理优化了安全岗位人员结构。实现了安全管理人员由兼职偏多转变为专职为主。
  ——创新监管机制。建筑公司以领导督促、定期巡查、自查自纠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安全动态检查、交叉检查、评比检查。对重点项目每月督查一次,对一般项目每季度督查一次。2016年,公司共对在建88个项目开展了551次安全督导检查,安全管理由单一检查转变为综合督查。
  ——创新考核机制。建筑公司先后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安全检查评比及考核追责制度、改变了安全检查模式、加重了安全隐患责任追究,强化了“谁检查,谁负责,谁督促整改”原则,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检查,专项督导采取包保领导带队检查。近年来,建筑公司近30个项目经理被分管领导约谈,10余名安全管理人员岗位降级,8名安全管理人员技能等级和岗位双降,实现了安全管理由单一追责转变为全面约束。
  ——创新驱动方式。近年来,建筑公司以智能、智慧工地为依托,不断探索安全、智能、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的新路径。充分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四新技术”,为施工一线筑牢智能化“安全屏障”,安全管理由要素管理转变为科技管控。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项目、九景衢铁路站房项目、余政储出项目、哈佳铁路站房项目等开展BIM技术的应用与研究,通过虚拟应用降低了在建项目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发生,提前有效地排查了安全隐患,节约了成本;将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引入施工一线,最大程度的收集人、机、物、料等安全环境关键业务数据,形成“端+云+大数据”的业务体系和管理模式,打造从一线操作与远程监管的数据链条,搭建APP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平台,对安全质量隐患在线排查和即时整改;2016年,在陈亮城中村安置房项目率先运用新型爬架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操作层防护不能及时跟进问题,大大降低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