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48期 >2017-10-20编印

老月饼
刊发日期:2017-10-20 阅读次数: 作者:
武汉分公司杨荣      同学从溆浦老家给我寄来了很多老月饼,这种月饼类似盛菜的碟子大小,上面撒满芝麻,里面的馅儿更是五花八门:有花生、有冰糖、有葱叶、有橘子皮,还有很多我记不起来也说不出来的配料,甜的,咸的,苦的,辣的,各种味道不一而足。
  就是这么一个乡土气息很浓甚至很怪异的月饼,让我心念了三十年。自从工作以后,再没有在老家过中秋,十多年来也从没有吃过老家的月饼,曾经一直以为它早已给淘汰了。
  今年中秋偶然跟同学说起老月饼的事,同学说老家一直都有,每年中秋都在吃。尽管节日已过,昨天收到来自老家的味道,心中仍然激动不已。
  拆开包装,我并不急着大快朵颐,而是取来水果刀,在桌上垫一块干净的纸巾,把月饼平分成八小块,然后拿着其中的一块慢慢品尝。品尝的是一段回忆,回忆的是一段亲情,三十年前的中秋,我家里就是这样吃着月饼。
  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节,过节就会有好吃的。我们的民俗节日真是好啊,几乎每一个节日都跟吃有关,都会与之匹配很多特色的吃食。譬如三月三的煮鸡蛋,清明的蒿菜粑粑,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腊八的粥与豆,春节就更不用说了。
  三十年前我刚上小学,印象中每年过中秋,爸爸的学校都会给每个老师发月饼,有时候一个,有时候居然会发两个。中秋节的晚上,一家人吃过晚饭,围坐一起,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爸爸不急不忙地坐下来,摊开报纸,拿出切菜刀,把仅有的一个月饼分成八小块,那时候我们一家八口,爸爸平常是一个极仔细的人,但每一次分月饼时,总是最不会分均匀的,总是他和妈妈的最小,我的那一块无疑最大。分完之后他还会补上一句:“哎呦,今年的月饼还是没有分均匀啊!”在这份自责声中,我每年都是那个最幸福的人了。
  很多时候,这种幸福还会延续。外婆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非常疼我。每年中秋分完月饼后,她一口都舍不得吃,转身悄悄地把那一小块月饼用报纸包好,放在米缸里面,她认为那个地方是最安全的,外公不会下厨房所以怎么也不会找到,因为外公嘴很馋。等到节日过去很多天,嘴巴里早没了月饼的味道,这时候外婆像变戏法一样,从米缸里掏出那块月饼,“宝儿,这里还有一块月饼,吃不吃啊?”
  以后的很多年,中秋节一过,我就掰着手指头等啊等,外婆总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变个戏法拿出块月饼来。可是印象中,外婆的戏法也有失灵的时候。那一年的中秋过去了很久,外婆始终没有变出月饼来,还和外公吵了一架,哭得很伤心,原来是外公把米缸里的月饼“偷”吃了。
  三十年过去了,父亲如今再也不需要把月饼分成八块,也不需要因为分不均匀月饼而自责,每年我都会给他老人家买各种各样的月饼。
  今年的中秋已过去很多天了,再也等不到外婆给我变戏法般的月饼了。当月饼已不再是奢侈物品的时候,疼我的外婆和馋嘴的外公都早已离开了我们。
  吃着老家寄来的月饼,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记忆却总是那么的无奈,我的眼角噙满了泪水。(上接一版)休息片刻,唐敏和段诚刚带着这个关乎218人安危的消息,再次徒步6小时返回营地。
  到市区是下山,回项目部是上山,体力消耗更多。下来的时候还能走,上山的时候,是一步一步往上挪。
  “即使再难,我一定要把这个信息传递过去,因为我们这个信息,非常重要,这个信息是关乎着我们项目部所有人员,218人的安危,关系着218人身后218个家庭。”唐敏在央视记者的采访中说道。
  返回营地,唐敏和段诚刚立即将大使馆要求转移的命令告诉了张海昌。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所有人员穿着浸湿的衣服在营地度过了艰难的一晚。
  紧急撤离
  “玛利亚”到来之前,加勒比海地区其他岛屿已经遭受超强飓风“厄玛”袭击,随着天气放晴,烈日当头,当地还可能面临瘟疫的威胁。
  灾情发生后,有近400名中国同胞受困当地。党和祖国人民时刻牵挂。我国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方案,组织当地受灾的中资企业员工紧急转移回国。
  9月22日早晨6点,张海昌带领项目部218名员工,举着五星红旗,跋山涉水9个小时徒步到达多米尼克首都罗索港。
  港口已经聚集的等待转移人员有487名,所有人都在翘首以待。因为船的容量有限,第一批只能先接走158人,剩下的三百多人需要等第二艘船。
  项目部的218人只能临时住在2005年他们承建的中国政府援外项目板球场里,等待25日搭乘第二批救援船到来。
  要在板球场里度过2天3夜,白天太阳毒辣,灰尘飞扬,空气中弥漫着腐臭味;到了晚上,温度骤降到10度左右。食物和水极度短缺,只有面包、饼干和方便面,每人每天只有1瓶矿泉水,还面临着可能发生的瘟疫。218名员工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23日,张海昌遇到了在多米尼克经营中餐馆的一对华人夫妻,聊天中得知他们也损失惨重,房屋被毁,财产被抢,但还有一些煤气和200斤大米。
  “海外华人一家亲”。夫妻俩将大米贡献出来,为板球场避难的华人煮了5餐稀饭。这也是撤离期间张海昌他们吃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餐热饭。
  “如果不是华人夫妻的帮助,可能会有人生病。”张海昌感动地介绍道。
  24日,临时安置点食物和水已极度缺乏,中土公司安巴前方应急救援小组将一批救援物资运至多米尼克,当地法国人也提供了200瓶矿泉水,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在板球场,张海昌将国旗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派专人守护。他告诉大家要始终坚信祖国不会丢下他们,会接他们回家的。即使物质生活匮乏,但员工们心情不再低落,每天早晨集体锻炼身体,等待回家的时刻。
  为了合理分配有限的食物和水,张海昌将218人分成11个小组,每个组任命小组长,维持板球场员工的生活秩序和分配食物。
  虽然当地政府在板球场供应消防水,但还是不能解决218人的饮水问题。为了避免因取水和当地人发生冲突,取水的时候只能用饭碗去接,不敢用水桶。
  供水实在有限,有2名工人忍不住偷偷去喝河水。怕他们生病和传染,张海昌派人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在板球场休息的时间里,他们还照顾了在多米尼克的42名华人,包括2名台湾同胞。
  25日中午12点左右,第二艘接应船只到达罗索港。6个小时后,包括局项目部218人在内的第二批306名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员工被安全转移至安巴。
  但是,安巴也不是绝对的安全。安巴是个旅游国家,所有的吃的用的都是依靠进口,当时美国也遭受到飓风,从迈阿密运送物资,也过不来。
  由于9月5日遭受飓风“艾玛”,安巴的超市几乎都空了,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就是400多人吃不上饭的问题。
  情况危急,立刻转移回国是当时唯一的出路。然而,安巴没有直飞中国的航班,转机又需要复杂的签证手续。
  时间紧迫,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国民航局联合部署协调,决定安排包机。
  9月28日晚上7点50分,中国民航局向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发出航空运输指令,不到24小时,东航2架A330宽体飞机、64名机组及工作人员全部就位,医疗药品、应急物资同时配备上机,并于9月29日晚上起飞赶赴安巴。
  同时,在安巴的张海昌和他的团队收到了准备回国的通知。
  顺利回国
  9月30日,东方航空公司两架包机从加勒比海岛国安提瓜和巴布达起飞,381名因飓风受困而从多米尼克转移至此的华人华侨和中资企业员工,启程回国。
  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跨越19个国家领空,飞机于10月1日夜间抵达上海虹桥机场。
  381名同胞终于在国庆节当天回到了祖国怀抱。
  飞机降至虹桥机场,看到“祖国欢迎你回家”的条幅时,机内的回国同胞欢呼雀跃,不禁留下了激动的眼泪。
  “感谢祖国!”首先走出飞机的张海昌,虽然面带疲倦,但脸上抑制不住激动,热内盈眶。
  “此次回国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3小时。”张海昌回忆起当时场景,他非常激动。“没有当地华侨的帮助、没有全体受困员工的团结、没有祖国的强大,我还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把同胞们带回来。”
  “祖国万岁!终于回来了,简直是死里逃生。”
  “飓风发生时,大家听着外面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巨响,十分害怕。飓风过后,工地宿舍全部被摧毁,食物短缺,没有栖身之所,多米尼克灾后一片混乱,社会治安恶化。虽然当时情况危机,但我们知道我们背后有企业、有国家,大家心情比较安定。”
  从撤离开始,张海昌携带的五星红旗始终飘扬着引导他们行动。正是这面国旗带领着他们安全回家,因为他始终坚信,只要国旗在,依靠就在,祖国会接他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