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京张项目部
谢崇志
最近一段时间,央视《改革在哪里》系列节目一直在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向央视发来自拍视频“晒变化,聊改革”。
对于一个生在改革开放、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铁四代”,我感受较深刻的事情就是母亲住房的三次搬迁,从农村的百年老宅搬到城市,生活和住房也随之一步一个台阶,四十年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十多年前,母亲和父亲生活在鄂西北的一个边远农村,叫中国将军县的湖北红安。我的记忆里,故乡是很不清晰的,那里有小桥流水也有人家,敷衍着的故事就像桥下吐着的水含混不清。那时候的家里非常穷,母亲有时候是用买鸡蛋的钱去换盐巴,用卖棉花的钱给我和妹妹交学费,大概每月最多能吃上一次肉,最大的期盼就是过年,只有过年才有几顿鱼肉吃,有几套新衣服穿。
听父亲讲,我家这老宅是清末时期的建筑,那时就有100多年的历史。房子客厅有一个“天井”,四周砖墙上没有一个窗门,室内却通风透气,各室各堂清晰明亮,即使炎热夏天,走进室内也凉爽宜人,虽然天井看不见排水的阴沟,但无论下多大的雨,天井里不会积水,因为家里的地下有一个通畅的排水系统,雨水直接排到一里外的河里。就这样一栋房子可是让我父母吃尽了苦头,因年久失修已经破旧不堪到处漏雨,父母亲便拿着脸盆在客厅接水,有时一个晚上都睡不成,害怕这栋老房子在风雨中倒塌,在这老屋里度过了我灰色的童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的春天,我们全家终于赢来了一个明媚的早晨。那就是我的爷爷终于摘掉了“右派”这顶帽子,爷爷这辈子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路干部。平反后,国家与铁道部都给了爷爷两次选择的机会,一是爷爷回原单位(现是中铁五局集团)工作,二是如果爷爷到了退休年龄,就让父亲顶替工作,爷爷的子女户口农转非,并妥善安排工作。
爷爷选择了后者,父亲顶替了爷爷,父亲参加工作后,家里是幸福赶着趟儿来敲门。在一九八二年,母亲花了120元钱就买了辆永久牌的自行车,这是全村的第一辆自行车,那时的喜悦比现在开奔驰要兴奋得多;后来在老屋里还买了收录机、黑白电视机、缝纫机,所谓的“一车三机”就是当时最时尚的生活。
改革春风吹进门,全家老小抖精神。就在1989年,母亲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爸爸工作很努力,单位给他在长沙分配了一套“两室一厅”80多平米的房子,这对于儿时羡慕城里人的我,真是天大的喜讯,母亲赶紧收拾行李,带上我和妹妹第一次告别了家乡,坐上开往长沙的火车,住进人生第一个新家。这房子虽小,没老家那么宽敞,但母亲欢天喜地,到处收拾得干干净净,小房子里到处洋溢着大温暖,这里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房子塌,花园式的家属基地,到处是欢歌笑语,载歌载舞,这样的居住环境让母亲高兴不已。
母亲的第二次搬迁是1997年,由于单位的第二次分房,母亲这次住进了一套126平方米的单位房。为了纪念香港回归,母亲带着我和妹妹在长沙一家电商场买了台50多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按照母亲的话说,香港回归很高兴,就要在客厅买台大电视看直播,那一年春节,母亲特意叫会写毛笔字的人写了幅对联贴在门外:歌改革颂开放歌颂声声不息,欢和谐欣发展欢欣代代相传。
2013年,在中铁五局工作了30多年的父亲光荣退休。就在那一年,中铁五局兴隆景苑在长沙开始发售,这小区与单位原家属基地一墙之隔,按照母亲的话说,这是她第三次搬迁,为犒劳自己,更好的照顾孙子和外甥,她把自己原来那套房子卖掉后买上159平方的大房子,就是好好享受天伦之乐,让孙子、外孙住在一起热热闹闹。这次,母亲是花了心思装修,她说这是她今生最后一次装修,一定装出最高水平。这次她在客厅里摆上了实木沙发、环形液晶电视、还有鱼缸,在客厅的墙上挂有“永远跟党走”“改革开放好”的字画,这就是她的心里话,也教育她的子孙们铭记党恩跟党走,幸福时刻不忘改革开放。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中国也即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年。母亲的三次搬迁,从老家到新家,从小房搬进大房,作为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我真的是没有想到过,透过房子的搬迁,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铁路筑路工人家庭生活的巨变,它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还是改革开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