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徐明柱 他,并非劳模,公司却以他的名字建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他,并非科班出身,却带领十三人的团队,在短时间内改造出五项创新工艺,给公司、项目部创造效益高达数十万元;他,并非超人,却凭着超人的毅力,进场不到两个月就将一块平地建造成一座颇具规模的钢结构加工厂。他就是现任二公司浦梅铁路项目钢结构加工厂厂长的姚得军。
如军人般雷厉风行
姚得军,34岁,甘肃人。个子一般,身材匀称,浓眉大眼,再配上那口浓郁的家乡话,很难与心中厂长那种威严的样子挂钩。
2013年7月,姚得军在拉林项目担任钢结构加工厂厂长。初任厂长的他,由于物资紧缺,交通不便,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来之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到了这里还是傻了眼。”姚得军回忆道。
万事开头难,越是没有头绪就越要冷静思考。姚得军经过一翻研究后,迅速整理思路,及时与项目部沟通确定施工方案,与施工队伍一起严格把控安全质量关,尽量做到不浪费任何原材料,确保“好钢”用到刀刃上。
2016年12月姚得军被派到浦梅铁路项目部担任钢结构加工厂厂长。与拉林铁路项目不同,这里的建厂地址没有一点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是“零基础”,难度可想而知。此时,姚得军雷厉风行般的派头展现出来了,他马上进入状态,开始寻找合适的劳作队伍以及相关的物资设备。打地平,盖彩钢,安装龙门吊,车间布线,设备进场,调试设备,计划材料,加工钢拱架台车网片等一系列流程在姚得军的带领下迅速开展。
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钢结构加工厂的基础设施全部建好。从此浦梅铁路项目多了一张耀眼的名片,雷厉风行的姚得军,做事的确像一名军人!
创新工作室领头羊
2017年6月,二公司浦梅铁路项目部研究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决定以姚得军的名字来命名,并以此引领全员创效、创新。二公司首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就这样挂牌成立。
荣誉的背后往往是巨大的压力,但姚得军挺住了。在公司和项目部的大力帮扶下,迅速组建了以姚得军为首的13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并决定以钢结构加工场为孵化基地,在浦梅铁路开展一场全员创新创效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姚得军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对加工设备技术改进和课题进行了公关,相继取得了等离子数控切割机、自制8字形格栅压花机、焊接空间臂、防水板自动化作业台车、衬砌台车混凝土分窗入模工装等5项创新成果,有3项已经申请国家专利。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经产生经济效益52万,预期还将产生192万元的经济效益。
有魅力的厂长
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不光有过硬的技术,同样还要有吸引他人的“人格魅力”。姚得军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满着“人格魅力”的人。
作为一名厂长,可能最担心的就是手下的兵不服从。但姚得军却不会。多年在一线摸爬滚的他,使他与身边这帮工作的兄弟们交情不浅。
钢结构加工厂刚建厂时,所有的基础建设都是从零开始,任务重压力大,为了能保质保量且按时完成场内基础建设,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姚得军白天出去寻资源,晚上就与工人兄弟们吃住在一起,遇到问题一同探讨。
带着大家一起迎难而上。“我们姚哥可没有一点官架子。”一位工人兄弟说道。没错,姚得军确实没什么官架子,因为在姚得军心中装的不仅有厂子还有这帮工人兄弟们。兄弟之间怎么会有官架子呢?在外人看来他是一名优秀的厂长,可在职工心里,他更像是一位大家长,关心爱护着他的每一位职工兄弟。他可以轻易地说出每个工人兄弟的名字,甚至了解他们当中的一些基本的家庭情况,并对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伸以援手。
“这些兄弟当中,有些是老乡,还有些是七八年前就跟着我干的。虽然活累钱也不多,但他们还是愿意跟着我干,无论我到哪个项目,他们依旧如此”,姚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