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46期 >2017-09-29编印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局西成客专6标施工纪实
刊发日期:2017-09-29 阅读次数: 作者:李维康
特约记者李维康
  西成客专即将通车,除一条促进经济发展的钢铁巨龙外,五局的建设者们什么都没留下,朱鹮之乡依旧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但是,时间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这片土地都会记得他们的付出。
  局西成客专6标全长34公里,地处汉中境内,总造价27亿元。主要工程有桥梁7座计24.1公里;双线隧道3座计2.6公里;路基7.5公里;车站两座;预制箱梁744孔;总工期45个月。标段主要特点是桥隧比例大,占线路总长的78%;且经过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保护区,环保要求极其严格。
  信用:4年时间,12项“第一”
  项目施组的正常推进是信用评价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局西成客专6标项目在建点之初就跑步进场。
  开工前,项目部确立了“勇争第一”的思路,提出了“力争12个第一”的具体目标。通过努力,第一阶段施工生产取得了五项第一:全线第一家通过钢筋加工场验收、第一个孔桩灌注、第一家通过架子队验收、第一家通过标准化建设验收、第一家通过梁场认证。
  同时,项目部注重施组推进,紧盯控制工程、高风险点,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的思路,认真制订周、月、季生产计划,通过生产会、交班会进行部署和落实,职能部门围绕现场需要,工作重心下沉,深入工地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局项目部与工区、工区与架子队、架子队与工班层层签订生产包保责任状,工班把工期责任细化落实到每道工序,把生产计划完成的奖罚兑现到每茬炮、每根桩,确保了节点目标和整体工期。与此同时,项目部在各工区间开展劳动竞赛,每月对优胜单位、先进个人和先进生产者进行表彰奖励,调动了现场的生产积极性。
  通过努力,项目部实现了第一家架设箱梁,全线第一批轨枕成功预制,首座千米隧道贯通,连续三天单机双班日架梁5孔,全线首个无砟轨道施工、首家桥墩浇筑全部完成等好成绩。
  从开工以来,每个季度都超额完成西成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连续3年在全线百日劳动竞赛中名列前茅。从去年9月到今年8月在全线14家局级施工单位“五比五创”劳动竞赛中排名第一名。在信用评价中,2013年获得第一名;2014年和2015年上、下半年获得第二名;2016年下半年获得第二名;2017年上半年获得第一名。
  质量:“一点不差”,成就标杆
  局西成客专6标工程特点主要有:工程结构物多,涵盖了桥、隧、路基、车站等类型;桥隧比例高,仅桥梁就占管线71%;不良地质多,隧道以浅埋和Ⅴ级围岩为主,其中赵家岭特大桥位于F-5断层带
  为了实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目标,局西成客专6标一直严把生产质量关,努力探索和创新,并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QC科技活动小组,着力于科技创新和改革。
  箱梁钢筋绑扎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在箱梁预制生产作业中工作量大、作业繁琐,用时最长,属于箱梁预制中的重要环节。科技小组采用整体式绑扎工艺,与传统分体式钢筋绑扎相比,减化了钢筋骨架绑扎施工工艺,节省了钢筋组装连接和内模安装的时间,缩短了制梁台座的周转时间,而且还避免了顶板骨架与底腹板连接时钢筋落位而引起对接困难,减少了底腹板筋胎具的占地面积,钢筋绑扎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项目部在制、存梁台位间设计和安装了一套自动计时喷淋系统,并配套安装了沉淀水循环水利用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梁体养护不及时、不倒位等惯性问题,在环保用水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开支。路基沉降观测桩原设计采用外套pvc管进行保护,保护管外露部分不仅易遭破坏,还易老化,对以后运营安全造成影响。根据此情况,项目部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采用外套内径10.5厘米,高20厘米的镀锌钢管及配套帽子对沉降观测桩进行保护,有效防止了沉降观测桩被破坏,确保了以后运营安全。
  项目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大量采用新工艺,孔桩桩头采用环切工艺、路基碾压采用连续碾压工艺、钢筋绑扎采用卡具控制间距、桥梁墩身混凝土采取整体罩养护、隧道仰拱采用整体式仰拱弧形模板等。在每道工序、每个细节上追求“零缺陷”,在员工中形成了“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行为规范。项目部桥面系遮板、AB墙、防护墙、接触网基座、伸缩缝、盖板、栏杆等施工先后受到西成四川客专公司、京张高铁公司及银西高铁公司观摩团的一致好评。
  2014年7月,西成陕西公司桥梁防护墙施工现场观摩会在项目召开,溢水河特大桥防护墙被列为全线样板工程;2015年6月,在西成公司组织的桥面系工程考核评比中,被评为全线第一名,并获绿单奖励。至今,项目已获31张“绿单”。(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环保:青山依旧,“朱”颜不改
  局西成客专6标段地处汉中洋县,因境内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朱鹮,被称为“朱鹮之乡”。洋县还拥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为了做好朱鹮保护区的工作,项目部进场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积极采取措措,一是做好了施工前保护区宣传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了环保管理制度;三是开展了环保教育培训;四是制订了环保奖罚制度,落实环保责任制。
  同时,项目成立了保护环境领导小组,施工时深入现场指导作业,业余时间组织员工学习关于保护朱鹮相关知识,组织培训,提高参建者环保意识,并将环保要求层层宣贯到作业队伍之中。
  对于施工生产污水,作业队开工前就预先计划做好排水通道,从现场污水经过沉淀、过滤循环使用,对于不可再用的水先进行处理,合格后排到地下管网,避免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河道以及农田对生态植被造成污染。
  施工生产免不了产生尘土,作业队在施工前后对现场进行多次洒水,在工地进出口设有洗车槽、止水沟,并用高压水枪对过往运输车辆进行冲洗,最大限度避免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对朱鹮及周边居民造成干扰。
  走进工地,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规范,没有随意搭建的棚屋和杂乱无章的机械设备,各种施工设备、材料堆放有序,现场标识规范明了,环保宣传横幅、企业标识语醒目。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地方需要破除原有土地及植被以便施工,项目部都在施工前做好相应备案,对周边植被尽可能少破除,能不移除的树木尽量保留,最大限度保持生态原貌。在完工后做好复原计划,不仅还原农民土地,同时在施工通道周围种植草皮,城区、站点种植鲜花、风景树,创造更适合朱鹮宜居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