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德义通讯员胡勇朱建忠 2016年12月3日,由二公司代局指管理的浦梅铁路4标项目经理部成立。
4标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境内,具有隧道工程多、地质条件差、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浦梅铁路建成后,将与赣龙铁路等多条铁路线连接,组成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网。
进场施工至今,经理部建立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系统,坚持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的理念,围绕“精益求精建设精品工程,注重环保打造绿色浦梅”工作目标,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得到各方充分肯定。前不久,业主浦梅铁路建设指挥部在4标举行了全线首次标准化建设观摩会,经理部标准化管理建设备受好评。业主指定的重难点工程进度全面领先,完成产值全线第一。经理部获得业主今年上半年信用评价第一名。
7月下旬,记者对该项目前期工作进行了采访调查,项目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成效令人满意。
重点工程全面开工进度领先
4标管段全长35.347公里,合同价11.31亿元,主要工程有隧道10座,共计20多公里;桥梁18座,共计4公里多;车站3个;涵洞68座;土石方297多万方。
可以看出,管段以隧道为主,桥梁次之。中间没有路基的“桥隧相连”就有6处,采用先隧后桥的施工方案。
管段重难点工程是“三隧三桥”:峰果岭隧道、笔架山隧道、将军亭隧道和九龙溪大桥、长潭河大桥、吉龙河大桥。
峰果岭隧道全长7007.2米,是4标管段最长的隧道,有两个斜井和一个出口横洞。安全风险最高的是1号和2号斜井之间的490米隧道掘进,该段下穿泉南高速、306省道和一个村庄、高电压铁塔,以及冲沟,埋深最浅处仅有15米。2号斜井至横洞距离长达5公里,存在通风、排水和运输等困难。另外,该隧道出口洞门距九龙溪河水不到20米,全部被森林覆盖,没有路进去开工作面,而且管段内的九龙溪大桥0号台从隧道出口进去深入5米,为保护森林,隧道只能从横洞反打出口。
笔架山隧道全长4142米,80%属于4级和五级围岩,间有浅埋深沟,安全风险高。特别是出口段,100多米差不多都是六级围岩,全是人工一点一点抠,月隧道掘进仅20米左右,开挖了5个月,今年5月才安全完工。将军亭隧道全长4279米,属于富水地质,穿越温泉区域,存在高地热。
吉龙河大桥和长潭河大桥桥址均处地形陡峭的河岸边上,开工作面十分困难,有的陡峭边坡必须用锚索桩加固,有的地方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机械进不了场,孔桩只能人工开挖。九龙溪大桥采用连续梁跨越河面,主墩位于河水中,深8米,目前正在进行墩台施工。
为了多快好省地推进施工生产,经理部对隧道施工做了许多方案优化。其中,峰果岭隧道运输将原先的单车道改为双车道,不仅改善了通风环境,更主要的是加快了施工进度,可压缩工期2个月。峰果岭隧道1号斜井位置优化,成功避开原弃土场给隧道带来的安全隐患;2号斜井原位于204省道,井口占用一家企业并有国防光缆,斜井位置优化后,避免了迁改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隧道初喷混凝土采用湿喷机械手,将混凝土高速喷射到隧道围岩上,形成混凝土支护层,具有节约混凝土、节省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费用、降低安全风险等优点,效益十分明显。
截至目前,“三隧三桥”已全面开工,管段工程开工率达80%以上。施工进度全线领先。
今年,二公司给该项目下达的完成任务指标是4个亿,而业主的指标只有1.7亿元,意味着业主投资缺口太大,如何完成公司计划,项目管理人员正在研究有效办法。
标准化建设受到业主称赞
进场以来,经理部严格按照业主“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梅浦铁路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全面落实规章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大力加强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四化支撑”,以开工条件标准化、样板段建设标准化为基础,从“标准、方法、态度、成果”八个字入手,创建综合示范段。
今年4月,业主在4标举行全线首次标准化建设观摩会,学习4标在钢结构加工厂、拌合站、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和劳务工管理经验。
钢结构加工厂按照“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要求建设。厂内“九大工作区”布置合理,各区形成流水作业。配备等离子数控切割机和型钢智能切割机、智能弯曲机,以及机械臂等先进而高效的机具。自制钢架焊接工作台、拱架试拼台架等工装。自行设计、加工“隧道衬砌施工成套工装”。现场完成隧道施工设备。生产钢拱架、格珊拱架、钢筋网片、模板、挂篮等。目前已为现场制作了4个二衬台车和1个防水板台车。
除了建立健全严密的管理制度、细化作业标准外,钢结构加工厂还推广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如在制作“隧道衬砌施工成套工装”和产品加工时,运用数控等智能控制,大幅提高生产力,保证产品质量。
管段内的3个拌合站全部严格按照业主标准化管理要求建设。从场地布置、人员管理到过程控制、内业资料,均高标准、高要求进行规划和施作。其中1号拌合站配有两台强制式搅拌机,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
拌合站的管理制度十分严密严格。如原材料控制做到“三不进场”:不合格材料、无合格证或检验报告的材料、来源不明的材料不准进场。混凝土拌合做到“四不开盘”:无施工配料单、使用待检原材料、无站长指令不准开盘。混凝土做到“三不出场”:未经测试检验、运送工地不明确、没有检认单不准出场。
中心试验室严格按业主批准的建设方案建设。设有12个专业试验室,配备合格的专业试验检测仪器180余台(套)。试验室制定了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试验检测工作质量。
经理部按照业主要求,积极推广“隧道衬砌施工成套设备工装”,根据隧道施工进度,各隧道均统一配置成套工装,除自行设计加工外,其它必备工装均外购,满足施工需要。
按照“三同步”要求,经理部在笔架山隧道出口、塘州大桥、将军亭隧道进口段,打造区段综合标准化示范段,以达到以点带面、全标段创优的目标。
另外,经理部对农民工实行信息化系统管理,特色突出。该系统分为电子档案管理、考勤工资管理、劳务工工资查询、统计分析几大模块,与公司劳务平台相应配套。项目通过该系统对所有农民工进行信息录入,透明公开农民工现场劳务动态、工资发放情况,有效规避了农民工工资拖欠、漏发等现象。该系统的使用,获得业主高度称赞。
群众性创新工作初见成效
浦梅铁路4标是二公司目前在建的最大单线铁路项目,具备许多创造性工作的条件。
进场不久,二公司领导先后到项目指导工作、调查研究,决定在该项目启动并掀起公司全员职工参与的创新创效活动。
资料表明,二公司是我局最早成立创新工作室的公司,按照公司规划,先成立劳模工作室做引领,然后带动全体职工参与。2015年6月,公司成立了“张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三年实践中,工作室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均取得可喜成绩。今年4月,公司领导认为浦梅铁路4标项目条件成熟,可以率先启动群众性创新工作。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于今年6月下旬成立了“姚得军创新工作室”。姚得军是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参加过多种类型的项目建设,实践经验较丰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生产管理技术专家。以他的名字命名工作室,表达了公司把劳模工作室的创新精神延伸到广大职工群众中的目标愿景。
该工作室把目标定位在紧紧围绕项目施工生产进行技术改革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职工群众技能素质、打造创新工作团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
目前,仅就隧道施工一项,工作室进行了防水板台车、格栅拱架制作等多项技术革新,保守估计,可创造经济价值1100多万元。其中有三项技术革新已申请国家专利。
除此而外,工作室还积极承担或参与隧道施工成套工装的制作和优化。比如发明纵向止水带卡具安装固定止水带,既能保证止水带的内外质量,又能减省工时、节约工费。
前不久,局工会主席刘少林到工作室检查工作,称赞姚得军工作室创新创效成绩可贵,有些成果可逐步推广。
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兵马一动,征拆先行。征地拆迁是铁路建设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搞不好,工程施工寸步难行。
项目管段全长35公里多,需征地1418.6亩,涉及到4个乡镇的企业、村庄、房屋、林地、水塘,以及其它主要设施,困难多,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困难,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征地拆迁,并指定一名副经理主抓工作。成立了征地拆迁协调部及6个征地拆迁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奖罚措施,以促进征拆工作有效开展。
他们与业主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工作支持;学习法律、法规和地方相关政策,做到胸中有数;积极走村入户,讲政策,讲法规,做到合法合理、文明拆迁。经理部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测量放线、资金支持、内业资料、后勤保障等工作到位,共同做好征地拆迁工作。
目前,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红线用地完成937.605亩,完成总量的79.28%;临时用地完成611.996亩,完成总量的78.64%,为施工生产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赢得了宝贵时间。
工程建设任重道远,永争第一催人奋进。局浦梅铁路4标项目经理部员工正以斗志昂扬的姿态,快马加鞭搞建设,给业主和福建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