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谢崇志通讯员肖勇勇
在局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工地,人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员工,背上背着一位75岁的老母亲,在工地的生活区行走。母亲在背上,微眯着双眼透露出一副惬意的神情。儿子步伐沉重缓慢,汗流浃背,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位尽孝的员工就是局京张项目架子二队的施工员、项目优秀共产党员、今年50岁的刘建林。
刘建林的母亲王万全患有劳损性关节炎,既不能多下地行走,也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不动,否则都会造成关节的磨损和负重。三年前,刘建林发现母亲有些自暴自弃,不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疾病处置,尤其是孤身一人在家且没有人照顾,还拒绝亲朋好友的探视。他看着母亲一日日消瘦下去,精神也差,心如刀割。2014年5月他毅然将72岁的老母亲从四川营山背到了云南富源的沪昆高铁壁板坡隧道工地,从此成了背着母亲建高铁、爱岗尽孝兼顾的好员工。
2016年转战京张高铁,他再次背着母亲来到一号斜井工地。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班。他说:“只有跟母亲在一起,我在这个世上才有家;以后无论我工作到哪儿,我都将会背上母亲浪迹天涯、工地为家!”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老人很自豪地告诉笔者,她有着40年的党龄,就是现在也照常交党费。在70年代初,她是县里的人大代表,当过村里的妇联主任,多次评为县里的先进,家里的奖状是一大堆,那时在儿子刘建林眼里,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优秀的,母亲的勤劳上进品质也深深激励他走完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再回首,伤心往事涌心头。1976年的7月1日,在老人刚刚和村里的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后,她的丈夫在去给四公司员工买菜的途中,乘坐的车子翻下万丈悬崖,突如其来的伤亡事故让老人悲痛欲绝,她说,现在眼泪都已经流干了。在失去丈夫的日子里,老人显得愈加坚强。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还经常安慰儿子:“儿啊!别怕,你爸走了还有娘在,有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为了给儿子买点好吃的,买件好衣裳,她卖过汽水,弹过棉花,摆过地摊,当过装卸工,也收过废品,只想努力让儿子过上和别人一样的生活。
话今朝,开心的事儿讲不完。1995年接到四公司的通知,儿子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光荣地加入了这支筑路大军,加上又添孙子的喜事让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因儿媳在外打工,为了支持儿子儿媳安心工作,老人再次肩挑照顾孙子读书的重担,一晃就是12年。在孙子的心中,奶奶是这个世界最亲的人,伴他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孙子刘桥早已毕业于成都一家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红红火火。
来工地,陪儿子是最美的心愿。老人说,在远离儿子的20年里,每次一听说儿子进隧道值班,她都是提心吊胆,因为隧道的安全让老人放心不下,生怕再出现他爹的事情。现在老人亲眼看到现场安全管理采用“互联网+”,还听说利用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可有效保证项目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获取现场实际情况,继而进行科学合理指导施工,极大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时,老人的心便很踏实。当得知儿子参加建设的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两次平安穿越水关长城,还实现了安全质量零事故,平安走过450天时,老人连连竖起了大拇指,说:“我为儿子工作的单位感到骄傲和自豪!”
子欲孝而不能陪伴伺候,是人生中最大的憾事。当老人去年来工地后,队领导班子研究给她一间最大的卧室,厨师得知老人胃不好,经常给她熬八宝粥、炖骨头汤、擀面条,让老人乐开了怀,得知老人想见儿媳,队领导还给儿媳唐小琼安排了一份工作,在隧道门禁值班,这样可以利用休班时间多陪陪母亲。老人说:“这里的年轻干部像儿子一样侍候我,有空就轮流陪我聊聊天、拉拉家常、打打扑克牌。”她高兴地说,在这里,她的家庭成员最多,她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这样的幸福生活,让她还想再活60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夕阳返照在水关长城时,刘建林又背上母亲一步一步地走在通往建设高铁的路上;老人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上,始终对儿子洋溢着可亲的笑容,笑容里也流露出对儿子所在企业——中铁五局的感激。